[实用新型]一种皮下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1881.3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4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旻;郭兴刚;刘福晨;刘辉;董伟;邵雪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下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皮下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医疗活动中,引流是外科治疗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手术后对于有些 病人除了手术部位需要进行引流外,手术切开的皮肤在缝合时会留下潜在 的腔隙,如果遇到病人皮下脂肪过厚、老年病人、糖尿病病人、切口污染 可能的病人时,潜在的腔隙中过多的积液会导致被切开的皮肤无法正常愈 合,甚至出现切口裂开的危险,这会增加医疗时间和费用,给病人增加许 多痛苦。在临床上遇到需要这类病人通常会在缝皮过程中留置皮下的引流 装置,通常是一块成条状的橡胶薄片或细小的圆管状引流管。目前的引流 管存在如下的问题:其一,薄片引流通常使用无菌手套剪出,形状不规则, 使用时容易拉断,引流至皮肤外的引流液不容易收集,其二,圆管状的引 流管会增加皮下腔隙,不利于恢复。
临床上尝试过对皮下引流管的设计进行改进,如公告号为 CN202128808U的《一次性使用扁平引流管》、CN203436659U的《一种防挤 压式皮下引流管》、CN203898808U的《腹部手术术后封闭式皮下负压引流 装置》以及CN103505800A的《皮下充气式引流支撑架》均有对皮下引流装 置的改进探索,但是这些装置在皮下的部位相对于狭小的腔隙要么体型巨 大,要么过于坚硬,对于病人的术后康复会产生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皮下引流的操作复 杂,容易导致皮下腔隙增加,引流液不易收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皮下引流管,包括薄壁的硅胶引流管 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一侧用于插入皮下引流,另一侧端头与引流袋对 接,所述引流管本体截面造型呈水滴状,水滴状造型的顶部为圆润部,底 部为尖锐部;所述引流管本体的管壁在水滴状造型的底部开设一条沿引流 管本体通长的凹槽。
水滴状造型在引流管本体的全长上均一,即尖锐部在引流管本体全长 上都指向同一径向,偏转角度小于90°。凹槽在管壁上形成薄弱部,所述 引流管本体受挤压后,管壁沿凹槽被压扁,由圆润部进行弹性支撑,让引 流液进入管内的引流空间从而导出到引流袋。
优选的,所述凹槽底部的管壁突出于引流管本体的端头,形成便于拉 撕的片状把手。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V型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槽沿口为圆角。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本体的管壁上开设用于引流的狭缝孔,所述狭缝 孔的长度方向与引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狭缝孔在引流管本体管壁周上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狭缝孔的孔沿口为圆角。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本体的管壁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长度刻度标识。
水滴状造型可以使引流管更容易的置入需引流的切口内。使用时,将 引流管以尖锐部先插入切口,然后沿着切口将圆润部也向内插入,从而减 少了插入时使用的其他辅助工具。凹槽的设置,使得尖锐部的管壁较引流 管其它部位更薄,让引流管在平时能呈现完整的管状结构,使用时可以让 插入皮下的管壁沿该凹槽撕裂开,从而断开该处的管壁,降低其支撑力, 使引流管更接近片状结构,适当地减少了放置时皮下的腔隙体积,撕裂开 管壁抵住的人体组织替代了原来封闭的管壁,从而变相地增加了该处的引 流管径。
片状把手的设置,方便凹槽的撕裂,使用时只需拉开片状把手到指定 位置,便能提供凹槽的撕裂,使得撕裂操作不会对其周边的管壁进行破坏。
V型槽使得撕裂时的应力更加集中,使得撕裂操作不会对其周边的管壁 进行破坏。
所述凹槽的槽沿口和狭缝孔的孔沿口为圆角,避免了引流管对人体组 织的刮擦,防止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引流管管壁上的的孔,有助于引流管外侧液体渗入引流管内。而将其 设置成狭缝形态有助于皮下引流管的做薄,使纤薄的皮下引流管在沿引流 管长径方向牵拉时不容易被扯断。
狭缝孔交错设置的结构,减少拉扯时的应力集中,防止被扯断。
管壁设置长度刻度标识,为撕拉的长度提供了依据,便于医生根据患 者的伤口大小进行撕拉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可对接引流袋将皮下的积液进 行充分引流,又尽可能减少留置在皮下形成的腔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皮下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皮下引流管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引流管本体2-凹槽 3-片状把手
4-狭缝孔5-长度刻度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1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电压跟随制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丸热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