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及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1326.0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1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延克军;甄树聪;顾海燕;张静红;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齐云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流 充氧厌氧好氧 一体化 污水 处理器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好氧区都需要进行补充曝气来保证好氧区的氧气量足够好氧菌的使用,但是持续通入曝气的运行成本较高。而现有的厌氧、好氧污水处理系统由于通常具有两个反应池而使得占地面积大,操作不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旨在改善现有的厌氧、好氧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操作不便且由于持续曝气带来的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旨在改善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包括厌氧罐、好氧罐和进气管,厌氧罐设置于好氧罐内,厌氧罐内设置有搅拌器,厌氧罐的底部与好氧罐的底部通过水射器连通,进气管的一端与水射器连 通,进气管远离水射器的一端设置于好氧罐外,好氧罐的侧壁设置有溢流槽,厌氧罐的顶部高于溢流槽,好氧罐的侧壁对应溢流槽处设置有与溢流槽连通的溢流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好氧罐外壁对应溢流口处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有环形集水槽,环集水槽的最低位置处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好氧罐的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多个污泥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好氧罐的内壁对应污泥斗处设置有排泥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好氧罐外壁对应排泥口处设置有与排泥口连通的排泥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好氧罐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反射水流的底部锥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好氧罐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对好氧罐进行补充曝气的曝气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好氧罐的底部还设置有放空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好氧罐的顶部设置有通气管。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由于其厌氧罐与好氧罐设置为一体,使得水处理过程中操作方便,且占地面积小;而通过水射器连通好氧罐的底部与厌氧罐的底部,且好氧罐与厌氧罐存在的压力差使得水射器内部产生负压,而能够使得水射器自动通过进气管吸水空气供好氧区使用,进而使得整个好氧过程所需的氧气不需全部来自曝气,大大降低了空气供给的运行费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包括上述的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使得其具有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的第一种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的第二种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水射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射流充氧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器;110-好氧罐;111-通气管;112-曝气管;113-放空管;114-底部锥体;120-环形集水槽;121-出水口;130-厌氧罐;131-搅拌器;140-水射器;141-喷嘴;142-扩散管;143-进气口;150-进气管;160-溢流槽;161-溢流口;170-污泥斗;171-排泥口;172-排泥管;173-排泥阀;190-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13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频头与无线LTE整合系统
- 下一篇:一种船载数据传输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