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身部件的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1212.6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2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莫易敏;谢业军;王峰;袁友利;梁永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刘秋芳,倪先元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身 部件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部件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B柱是主要的受力部件,其结构的耐撞性表现基本决定了整车的耐撞性能。目前,对于B柱耐撞性提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变厚度、应用高强度材料以及增添加强板结构。以上这些方法加工成本高,不利于大范围进行普及。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简单实用的用于车辆B柱的带有低长宽比截面的加强件结构,以改善汽车耐撞性能,提高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对乘客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B柱强度,提高乘客安全性的汽车车身部件的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车身部件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B柱外板和B柱内板之间安设有一个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为帽型结构,所述帽型结构的凸起端朝向B柱外板侧,所述帽型结构的两个帽边缘板分别与B柱外板两侧的底板部相连,使加强件与B柱外板和B柱内板之间构成3个腔体。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加强件安设在B柱处距离下端占总长约三分之一的附近位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加强件为对称的帽型结构。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加强件包括横板、竖板、帽边缘板,所述横板的两侧分别与竖板相连,所述竖板的长度大于横板的长度,所述竖板与横板垂直设置,所述两竖板分别与帽边缘板垂直相连,所述帽边缘板相对竖板向外延伸,所述横板、两竖板、B柱内板之间围合形成第一个腔体,所述加强件的竖板、帽边缘板与B柱外板的两侧壁形成另两个腔体。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加强件的高度一般为100mm~200mm。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能实现该部位由单腔体向多腔体结构转变,有利于缓冲巨大的碰撞力,使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动能部分被加强件结构吸收掉,避免B柱处距离下端占总长约三分之一的附近位置受到过大的能量冲击,以更好地保护乘客。
2、本实用新型的加强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安装,节约成本工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所在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其中,图中标记为:1、B柱外板;2、B柱内板;3、加强件;4、焊点;5、腔体1;6、腔体2;7、腔体3;8、上边梁;9、门槛梁;10、B柱外板侧板部1;11、B柱外板底板部1;12、B柱内板底板部1;13、加强件底板部1;14、加强件底板部2;15、B柱内板底板部2;16、B柱外板底板部2;17、B柱外板侧板部2;18、加强件侧板部1;19、加强件侧板部2;20、B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B柱20位于汽车侧围的中间位置,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起最主要的保护作用,其上端与与上边梁8相连接,下端与门槛梁9相连接。其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身部件的加强结构包括在B柱外板1和B柱内板2之间安设有一个加强件3,所述加强件3为对称的帽型结构,左右对称的规整帽型结构便于实际加工。所述加强件安设在B柱处距离下端占总长约三分之一的附近位置,所述加强件的高度为150mm。因为在实际碰撞中,汽车前防撞保险杠高度与此位置的高度相接近,此位置的耐撞性能如何就显得相当重要。所述帽型结构的凸起端朝向B柱外板侧,所述帽型结构的两个帽边缘板分别与B柱外板两侧的底板部相连,使加强件与B柱外板和B柱内板之间构成3个近似长方形的腔体。
加强件3具有低长宽比截面,利于提高B柱对应假人骨盆位置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其耐撞性能;所述加强件3包括横板、两竖板、两帽边缘板,所述横板的两侧分别与两竖板18、19相连,所述竖板18、19的长度大于横板的长度,低长宽比截面。所述竖板18、19分别与横板垂直设置,所述两竖板18、19分别与帽边缘板14、13垂直相连,所述帽边缘板14、13相对竖板18、19向外延伸,所述帽边缘板14通过焊点4与B柱外板板部16相连接,所述帽边缘板13通过焊点11与B柱外板板部11相连接,所述横板、两竖板、B柱内板2之间围合形成第一个腔体6,所述加强件的一竖板18、一帽边缘板14与B柱外板的一侧壁17形成第二个腔体5;所述加强件的另一竖板19、另一帽边缘板13与B柱外板的另一侧壁10形成第三个腔体7。三个腔体集中于B柱的帽型部分,腔体形状接近于长方形,利于碰撞侵入方向上的吸能,将汽车碰撞能量转化为板件变形的能量。另外,B柱内板2的底板部12、15分别与B柱外板1的底板部相焊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汽车安装有该带有低长宽比截面的加强件结构的B柱,其刚度和强度增大,吸能表现得到改善,耐撞性能有了提升,从而提高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对乘客的保护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1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