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冲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9675.9 | 申请日: | 201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5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焦臣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比阳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43/12;B30B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0052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玉清寺华***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件的冲压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现有的冲压装置通常包括固定设置的上模、通过冲压柱滑动设置的下模,上模和下模发生相对运动,对型材产生冲压力,实现冲压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次冲压结束后,上模在冲压柱的带动下会向上运动,与上模分开,以便于将下一个待冲压的型材放置于下模上,以待下一次冲压。由此,在两次冲压作业期间其实是存在一个空档期的,若将这个空档期利用起来,也进行冲压,冲压效率将大大提高。因此,发明人针对该事项进行了研发,研发出了一种快速冲压装置。
另外,对于使型材产生分离的冲压,即冲压后型材上有一部分材料与主体分离,形成废料,比如在板材上冲压通孔时,形成通孔处的材料会于整块板材分离。冲压废料会直接掉落至下模的下方,产生堆积,当废料堆积得较多而无法继续容纳废料时,会用转运工具等将废料转走,便于继续冲压。但是这样的操作需要操作人员时刻关注着,以避免废料堆积过多而影响后续的冲压作业,操作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快速冲压装置,该冲压装置相对现有冲压装置冲压效率高、转移废料操作简单。
本方案中的快速冲压装置,包括冲压机构,冲压机构包括机架、上模和下模,上模上端设有冲压柱,冲压柱与机架滑动连接,下模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冲压机构有两个,两个冲压机构之间设有杠杆,杠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冲压柱的上端滑动连接,杠杆上设有可带动其竖向转动的动力装置;每个冲压机构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传送装置。
采用本方案中的快速冲压装置,两个冲压机构分设于杠杆的两端,由此,杠杆的竖向转动可实现两个冲压机构的联动。杠杆竖向转动,杠杆支点与冲压柱和杠杆连接点之间的横向距离会发生变化,为了在保证冲压柱竖向移动的同时,其与下模的相对横向位置还不变,因此,将冲压柱的上端与杠杆的端部设置成滑动连接。冲压机构下方设置的传送装置可便于将冲压形成的废料及时地转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为:
1、两个冲压机构分别位于杠杆的两端,当一个冲压机构完成冲压后在杠杆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时,由于杠杆的联动作用,另一个冲压机构又会在杠杆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行冲压作业,即一个冲压机构两次冲压作业期间的空档期,另一个冲压机构又在进行冲压作业,相对于单个冲压机构的冲压装置,本实用新型冲压装置的冲压效率大大提高。
2、下模下方设有传送带,传送带可以将冲压形成的废料及时地转走,避免冲压废料于冲压装置下方堆积,采用传送带转移废料的方式相对于人工间歇性地转移废料而言,工人劳动强度小,而且无需人工时刻关注。
3、每一个下模下方均设有一个传送装置,两个传送装置分别转移两个冲压装置形成的冲压废料,相对于两个下模共用一个传送装置而言,可避免一个冲压机构形成的冲压废料运送至下一个下模下方,刚好与从该下模掉落下来的冲压废料相互撞击,冲压废料通常都是金属的,材质较硬,两者相互碰撞容易导致发生飞溅,使得废料与传送装置脱离,而且容易砸伤旁人。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以及可带动传送带传动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两个传送装置的主动带轮靠近,两个主动带轮上分别通过一根第一固定轴连接有一个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啮合,其中一根第一固定轴连接有第一电机。两个第一齿轮直接啮合,两者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可以带动两根传送带朝不同的方向传送,也就可以将两个冲压机构形成的废料沿不同的方向传送,避免废料于两个传送装置之间堆积。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传送带表面设有橡皮层。橡皮层具有弹性,可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冲压废料掉落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对其形成一个较大的反弹力,使得冲压废料飞溅至传送带外。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传送带两侧均设有挡板。挡板可以避免冲压废料在传送的过程中滑落至传送带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比阳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比阳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9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