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通讯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8548.7 | 申请日: | 2016-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7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黄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4B5/00;H04B10/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林少波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充电 设备 通讯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通讯识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通讯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能源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占了新能源的发展的一大部分。近几年来,随着电动汽车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中,随之而来的充电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一般需要一个充电桩,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一般是安装在大型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然而,在一些小区内,对于日益增多的电动汽车来说,小区充电桩的数量是不够给用户的电动汽车充电的。有些电动汽车主,虽然不是该小区的,但是为了方便充电,也把车停在小区充电桩处充电,造成小区电动汽车充电供应紧张,使小区业主的电动汽车不能充电,占用了小区业主的利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通讯识别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通讯识别系统,包括充电设备和待充电汽车,还包括:
所述充电设备设有:用于存储并识别车辆VIN码的充电设备通讯识别装置;用于向电动汽车发送握手请求报文的充电设备无线通讯模块;
所述待充电汽车设有:用于存储车辆VIN码的汽车通讯识别装置;用于接收握手请求报文并发送自身车辆VIN码的汽车无线通讯模块;
所述汽车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无线通讯模块成功连接后,并发送自身车辆VIN码给充电设备通讯识别装置识别,识别通过后,充电设备便可以为待充电汽车充电。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设备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汽车无线通讯模块之间的通讯方式为蓝牙通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设备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汽车无线通讯模块之间的通讯方式为红外通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设备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汽车无线通讯模块之间的通讯方式为NFC通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充电设备通讯识别装置还设有第一信号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汽车通讯识别装置还设有第二信号灯。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充电设备通讯识别装置、汽车通讯识别装置、充电设备无线通讯模块和汽车无线通讯模块可以快速识别待充电汽车的车辆VIN码是否为充电设备中存储的车辆VIN码,如果是,则进行对待充电汽车的充电,可以方便管理电动汽车的充电以及维护用户的利益,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公共秩序。
2、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第一信号灯和第二信号灯,可以提醒充电的用户待充电汽车是否与充电设备连接,并且可以使用户知道待充电汽车和充电设备处于什么状态,提示用户是否可以进行充电操作,方便用户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通讯识别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一种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通讯识别系统10,包括充电设备1和待充电汽车2,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85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涵道风扇螺旋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变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