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鱼拉力的水面悬浮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7772.4 | 申请日: | 2016-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5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聂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32 | 分类号: | H02J7/32;H02K3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4254 | 代理人: | 李肇伟 |
地址: | 5108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拉力 水面 悬浮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鱼拉力的水面悬浮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当人们在野外活动发生危险时,大多情况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求生,如手机、照明工具、电热设备等,这些求生工具均需要电量,而在野外恰好缺少的就是电能,所以需要研发一种在野外能够通过大自然进行发电的装置,这样可以提高野外活动参与者遇险时求生成功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鱼拉力的水面悬浮发电装置,能够通过鱼类发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鱼拉力的水面悬浮发电装置,包括呈圆柱形的悬浮基座,所述悬浮基座由底板、顶板和侧面板围成,悬浮基座内设有容置腔体,所述容置腔体内设有发电装置和蓄电池;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在容置腔体内产生磁场的永磁铁、一个以上具有不同直径且呈同心设置的轴承、发电拉绳、发电线圈和驱动轴承外圈旋转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在顶板上,发电线圈套在轴承的外圈,所述发电线圈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所述发电拉绳的一端与轴承的外圈连接,发电拉绳的另一端通过底板上的通孔伸出悬浮基座外。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需要发电时,在发电拉绳伸出的一端置有吸引鱼类的鱼饵;将悬浮基座放入水中,鱼饵引起鱼类前来咬食拖拉;鱼类咬食拖拉,将发电拉绳拉动,使轴承带动发电圈转动,发电线圈转动切割磁场线进而产生电量,并将电量存储在蓄电池内;鱼类离开发电拉绳的瞬间,弹簧驱动轴承复位,轴承带动发电线圈反向旋转并再次切割磁场线;由于鱼饵在发电拉绳的末端形成上下蹿动,鱼类对其兴趣更大,最后造成鱼类不断拉扯发电拉绳的局面,形成不断发电的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顶板上,另一端与轴承的外圈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鱼类拉扯发电拉绳进而驱动发电线圈不断的切割磁场线来发电,在野外缺少电力设备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大自然发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电装置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鱼拉力的水面悬浮发电装置,包括呈圆柱形的悬浮基座1,所述悬浮基座1由底板、顶板和侧面板围成,悬浮基座1内设有容置腔体,所述容置腔体内设有发电装置和蓄电池。如图2所示,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在容置腔体内产生磁场的永磁铁3、一个以上具有不同直径且呈同心设置的轴承、发电拉绳2、发电线圈4和驱动轴承外圈4旋转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轴承内圈6固定在顶板上,发电线圈4套在轴承外圈5,所述发电线圈4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所述发电拉绳2的一端与轴承外圈5连接,发电拉绳2的另一端通过底板上的通孔伸出悬浮基座1外。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顶板上,另一端与轴承外圈5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需要发电时,在发电拉绳2伸出的一端置有吸引鱼类的鱼饵;将悬浮基座1放入水中,鱼饵引起鱼类前来咬食拖拉;鱼类咬食拖拉,将发电拉绳2拉动,使轴承带动发电圈转动,发电线圈4转动切割磁场线进而产生电量,并将电量存储在蓄电池内;鱼类离开发电拉绳2的瞬间,弹簧驱动轴承复位,轴承带动发电线圈4反向旋转并再次切割磁场线;由于鱼饵在发电拉绳2的末端形成上下蹿动,鱼类对其兴趣更大,最后造成鱼类不断拉扯发电拉绳2的局面,形成不断发电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7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