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浮的释放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7287.7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孙连军;黄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工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释放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气浮,具体涉及一种气浮的释放机构。
背景技术
气浮的主要原理为利用微气泡粘附在水中悬浮固体的表面,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固体,上浮到液面,利用刮渣机撇去浮渣,净化污水。其因停留时间短、表面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而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
气浮含有释放机构,释放机构作用是减压释放溶气水,使得微气泡粘附在水中悬浮固体的表面,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固体,上浮到液面。虽然现有的释放机构多均匀于接触混合区的底部,但仍无法与污水充分混合,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浮的释放机构,其能解决现有的释放装置无法确保溶气水与污水充分混合的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污水输送管和若干溶气水释放支管,两根以上所述溶气水释放支管围绕所述污水输送管均匀分布、并与所述污水释放管相切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释放机构还包括环状的溶气水释放总管,所述溶气水释放总管套设固定于所述污水输送管外,所述溶气水释放总管连接有溶气水进水管并与各溶气水释放支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溶气水释放总管、溶气水释放支管分别位于污水输送方向的后侧与前侧。
进一步的,所述溶气水释放总管通过连接块与所述污水输送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溶气水释放支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与所述污水输送管相切连通、并与所述下管体呈100°~150°夹角,所述下管体与所述溶气水释放总管连通、并与所述污水输送管轴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各溶气水释放支管的下管体上分别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溶气水释放支管设有四根。
本实用新型的释放机构,包括污水输送管和若干溶气水释放支管,若干溶气水释放支管围绕污水输送管均匀分布、并与污水释放管相切连通,污水沿污水输送管输送,溶气水沿各溶气水释放管从四周相切的进入污水输送管,切向进水容易产生湍流,使得溶气水和污水在污水输送管内充分混合,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污水输送管;2-溶气水释放总管;3-溶气水进水管;4-溶气水释放支管;4a-下管体;4b-上管体;5-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污水输送管1和四根溶气水释放支管4,四根溶气水释放支管4围绕污水输送管1均匀分布、并与污水释放管相切连通。
释放机构还包括环状的溶气水释放总管2,溶气水释放总管2套设于污水输送管1外、并通过连接块与污水输送管1固定连接,溶气水释放总管2连接有溶气水进水管3、并与各溶气水释放支管4连通。
溶气水释放总管2、溶气水释放支管4分别位于污水输送方向的后侧与前侧,以图1为例,污水在水泵的作用下沿污水输送管自下而上输送,即溶气水释放总管位于溶气水释放支管的下侧,以减小溶气水释放支管出口处的压力,确保溶气水从支管顺利流出,与污水混合。
溶气水释放支管4包括相互连通的上管体4b和下管体4a,上管体4b与污水输送管1相切连通、并与下管体4a呈100°~150°夹角,下管体4a与溶气水释放总管2连通、并与污水输送管1轴向平行设置。
各溶气水释放支管4的下管体4a上分别设有阀门5,保证每根溶气水释放水量基本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工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工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72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