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透水性积木砖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7108.X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0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梁洲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5/22 | 分类号: | E01C5/22;E01C5/06;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透水性 积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墙体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透水性积木砖。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污染等的灾害对全球各地城市的抵抗能力造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冲击。据统计,内涝最严重的2011年,全国城市总计损失达到了惊人的4000亿元;从2010年以来,年均损失在千亿元以上,全国有15个省份的损失过百亿。城市内涝基本覆盖所有31个省份,全国城乡年均受灾人口在1亿人左右。雨洪问题,发人深思!城市发生内涝,表面上是由于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落后于城市建设,但究其根源却是建设和建筑改变了地表径流量,增加了地下管网的负担。城市面临的水生态问题以及水资源短缺和水安全问题,主要归咎于传统城市工程管道式灰色排水基础设施、防洪规划和排水工程规划的落后及雨水资源合理利用意识的薄弱,使得我国受灾城市的数量、规模、经济损失程度和人员死伤均呈显著上升的态势。
怎样去解决我国地下城市排涝管网,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发明一种新型透水性积木砖,去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城市工程管道排水基础设施没有合理规划,地下排涝管道的透水性差,阻碍内涝水排放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透水效果好的新型透水性积木砖。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透水性积木砖,包括透水砖体,所述透水砖体包括透水混凝土层和密实层,所述密实层位于透水混凝土层的上方,且透水混凝土层与密实层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透水砖体的上表面开有梯形凹槽,所述透水砖体的下表面设有梯形凸起,所述梯形凹槽与梯形凸起可以相互配合咬合紧密连接。
进一步,所述透水砖体的一侧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设置在透水砖体侧边,且导水槽设置的方向为竖直方向。
进一步,所述导水槽设置的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所述透水砖体一侧边为弧形设置,方便将水引入导水槽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积木砖具有高强、结构均匀、物理力学性能稳定的特点,适合于承重砌体,不用使用砂浆的积木砖砌体,施工速度可大大加快,大大增加了地下排涝管道的透水性,该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施工上省时省料,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A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水砖体;2、透水混凝土层;3、密实层;4、梯形凹槽;5、梯形凸起;6、导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透水性积木砖,包括透水砖体1,所述透水砖体1包括透水混凝土层2和密实层3,所述密实层3位于透水混凝土层2的上方,且透水混凝土层2与密实层3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透水砖体1的上表面开有梯形凹槽4,所述透水砖体1的下表面设有梯形凸起5,所述梯形凹槽4与梯形凸起5可以相互配合咬合紧密连接,所述透水砖体1的一侧设有导水槽6,所述导水槽6设置在透水砖体1侧边,且导水槽6设置的方向为竖直方向。
所述导水槽6设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透水砖体1一侧边为弧形设置,方便将水引入导水槽6内。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两块透水砖体1叠加在一起,将梯形凹槽4和5梯形凸起对齐,并且将透水砖体1侧边的导水槽6对齐,该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适合于承重砌体,不用使用砂浆的积木砖砌体,施工速度可大大加快,大大增加了地下排涝管道的透水性,外形美观,施工上省时省料,值得大力推广。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未经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7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铁磁流体的半自动热过载继电器
- 下一篇:直流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