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重水中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6261.0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4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雷 |
主分类号: | A01K95/00 | 分类号: | A01K9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重 水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配件,尤其指一种配重水中坠。
背景技术
垂钓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爱好者也越来越多。不仅垂钓水平会影响垂钓体验,渔具装备也会影响到垂钓体验;如今,渔具装备以及各种配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进。
由于不同的鱼种在水中游动的深浅各有不同,为了使鱼钩能够下到所需水深,需要在鱼线上增加不同的配重,现在市面上各种鱼线配重形式多样,其中最为常用便是配重水中坠和配重转环坠。
现有的配重水中坠具有多种规格,每种规格代表着不同的重量,垂钓爱好者在外出钓鱼时,需要携带多个不同规格的配重水中坠才能满足需要,十分不便;另外,配重水中坠多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直接与鱼线接触容易伤线,因此其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调整配重重量,不易伤线的一种配重水中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配重水中坠,包括水中坠本体,水中坠本体上轴向制有中心孔,中心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橡胶头,橡胶头的中心制有穿线孔,水中坠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制有凸头,凸头之间形成配铅缠绕部,该配铅缠绕部上绕置有用于调整重量的卷铅。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卷铅上设置有用于表示规格的刻度线。
上述的凸头的外端呈球面结构。
上述的橡胶头的截面呈T字形结构。
上述的橡胶头包括有凸头部和插入部,插入部插入中心孔内。
上述的凸头部的外端也呈球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重水中坠,其主要由水中坠本体和绕置于配铅缠绕部的卷铅构成,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绕置的卷铅的多少来调整水中坠的重量,外出垂钓时,只需要携带一个配重水中坠,再根据实际需要现场绕置卷铅即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水中坠采用中心孔结构,使用时穿置于鱼线上,再通过定位球的配合使用来限制其在鱼线上的位置,采用这样的结构,大大方便了水中坠在鱼线上位置的调整;本水中坠的中心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橡胶头,避免了鱼线与水中坠的直接接触,防止摩擦造成了伤线。
另外,卷铅上设置有用于表示规格的刻度线,通过该刻度线能够方便地知道卷铅缠绕后水中坠的规格,方便了重量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掉卷铅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水中坠本体1、中心孔11、凸头12、配铅缠绕部13、橡胶头2、穿线孔2a、凸头部21、插入部22、卷铅3、刻度线31。
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重水中坠,包括水中坠本体1,水中坠本体1上轴向制有中心孔11,中心孔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橡胶头2,橡胶头2的中心制有穿线孔2a,水中坠本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制有凸头12,凸头12之间形成配铅缠绕部13,该配铅缠绕部13上绕置有用于调整重量的卷铅3。
实施例中,卷铅3上设置有用于表示规格的刻度线31。
本水中坠采用水中坠本体1与卷铅3的组合结构,其通过配铅缠绕部13绕置卷铅3的多少来调整水中坠的重量,使用者只需要携带一个配重水中坠,再根据需要现场绕置卷铅3即可,使用十分方便。卷铅3的刻度线31表示了缠绕至该位置时,所构成的组合水中坠的规格。如缠绕至“0.6” 刻度线时,剪去多余卷铅3后所构成的水中坠的规格便是“0.6”(重量为2.6g);如缠绕至“0.8” 刻度线时,剪去多余卷铅3后所构成的水中坠的规格便是“0.8”(重量为3.0g)。通过刻度线31的设置,能够方便地知道缠绕卷铅3后组合水中坠的规格,大大方便了水中坠重量的调节。
为了防止卷铅3对水资源的污染,卷铅3表面均涂有环保涂层。
实施例中,凸头12的外端呈球面结构。
实施例中,橡胶头2的截面呈T字形结构。
实施例中,橡胶头2包括有凸头部21和插入部22,插入部22插入中心孔11内。
实施例中,凸头部21的外端也呈球面结构。
本水中坠使用过程中,通过水中坠本体1上的中心孔11穿置于鱼线上,再通过定位球的配合使用来限制其在鱼线上的位置,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方便了水中坠在鱼线上位置的调整,也使鱼咬钩后水阻值较低,灵敏度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雷,未经华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6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