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创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5334.4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2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沈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储振 |
地址: | 214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创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创面罩。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无创机械通气在临床当中的应用愈来愈多。需要进行辅助呼吸的患者,可以使用无创面罩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目前,有的医院使用的无创面罩,在罩体上部设有与呼吸机连通的进气管,罩体下部周边设置有可充气的气囊,适量充气后可以适应患者面部的形状并提高气密性。但是,充气后的气囊长时间压持在人体面部容易导致人体面部局部淤血不利于病人健康,而且,单层气囊并不能很好地保证无创面罩的气密性。
有的患者在使用无创面罩进行辅助呼吸的同时,需要通过胃管为肠内提供营养,医护人员需要将胃管从罩体下部周边设置的可充气的气囊底部通过,罩体会出现漏气的情况,使得无创面罩罩内的压力达不到预定压力,严重影响了无创机械通气效果,同时存在胃管固定比较困难,患者感到不舒服的缺点。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无创面罩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无创面罩,用以既保证无创面罩的气密性,又使胃管稳定地插入患者胃中,提高无创面罩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创面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分别连通有进气管和筒管,所述罩体开口端连接有沿径向向外依次布置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筒管包括弹性管体、盖合弹性管体的管盖、置于弹性管体内的引导台,所述弹性管体内形成有限制引导台的限位部,所述引导台设有沿纵向贯通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囊内填充有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气囊内填充有液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连通有注入接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为开设在弹性管体的内壁面上且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罩体上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耳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罩体开口端连接有沿径向向外依次布置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从而使无创面罩具有双层防漏气的效果,进一步地提高了无创面罩的气密性和使用的灵活性,通过在弹性管体内形成有限制引导台的限位部,在引导台上设有沿纵向贯通的通孔,既保证了无创面罩的气密性,又可使胃管稳定地插入患者胃中,提高了治疗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无创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筒管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引导台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4所示的一种无创面罩,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分别连通有进气管5和筒管2。进气管5外接有呼吸机(未示出),进气管5形成有进气通道50,呼吸机提供的氧气经进气通道50进入罩体1中继而提供给患者。
所述罩体1上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耳部10,捆绑件(未示出)分别穿过两个耳部10,从而将无创面罩戴在患者面部。
所述筒管2包括弹性管体21、盖合弹性管体21的管盖22、置于弹性管体21内的引导台23。弹性管体21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弹性管体21形成有通孔20,管盖22直径略大于通孔20的直径,所述弹性管体21内形成有限制引导台23的限位部210,所述限位部210为开设在弹性管体21的内壁面211上且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凹槽,限位部210也可以是设置在内壁面211上的粘结层。引导台23设有沿纵向贯通的通孔230,引导台23的直径大于通孔20的直径但不大于环形凹槽的直径。通孔230的大小可根据需要插入的胃管大小进行选择设置,从而提高了无创面罩使用的灵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中医医院,未经无锡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5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