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气囊装配检测笔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5122.6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2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沈冬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航常青汽车安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7 | 代理人: | 陈建中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装配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气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配检测笔。
背景技术
在汽车技术领域,驾驶员安全气囊/副驾安全气囊由饰盖、壳体、发生器和气袋这四大主要部件组成。不同的安全气囊的气袋的折叠方式往往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气袋的装配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采取的装配防错方法为,通过操作人员目视气袋内部固定环的定位针和壳体的配合。在工人持续操作的过程中,目视的方法容易产生疲劳从而造成装配检测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配检测笔,该检测笔能够有效检测出装配出现错误的安全气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气囊装配检测笔,包括笔壳、检测笔芯、弹簧和压力传感器,上述笔壳的笔尖部设有通孔,上述笔壳的内部固设有支撑块,上述检测笔芯活动安放在笔壳内,上述检测笔芯位于上述支撑块和笔尖部之间,上述检测笔芯的第一端穿过上述笔尖部的通孔,检测笔芯的外壁设有限位凸缘,上述弹簧套设在检测笔芯的第二端上,上述支撑块包括与上述检测笔芯的第二端对应的安装端面,该安装端面设有导向孔,上述检测笔芯的第二端插入上述导向孔内,上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上述导向孔的底部,上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该控制器连接有显示器,上述弹簧位于上述限位凸缘和上述安装端面之间,上述弹簧使得检测笔芯的第二端在自然状态下与上述压力传感器呈分离状态,上述检测笔芯的第一端与安全气囊上配有的定位针对应。
优选地,上述控制器还连接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检测笔的检测笔芯压住安全气囊凸起的定位针,检测笔芯向笔壳的内部方向回缩,从而笔芯整体后移,笔芯第二端到达后部压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显示器显示安全气囊装配正确;若安全气囊的气袋方向装错,则检测笔芯探测不到定位针,说明安全气囊装配错误,报警器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检测笔能够有效检测出装配出现错误的安全气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安全气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安全气囊21装配检测笔,包括笔壳11、检测笔芯12、弹簧14和压力传感器15,上述笔壳11的笔尖部设有通孔,上述笔壳11的内部固设有支撑块,上述检测笔芯12活动安放在笔壳11内,上述检测笔芯12位于上述支撑块和笔尖部之间,上述检测笔芯12的第一端穿过上述笔尖部的通孔,检测笔芯12的外壁设有限位凸缘13,上述弹簧14套设在检测笔芯12的第二端上,上述支撑块包括与上述检测笔芯12的第二端对应的安装端面,该安装端面设有导向孔,上述检测笔芯12的第二端插入上述导向孔内,上述压力传感器15设置在上述导向孔的底部,上述压力传感器15连接有控制器,该控制器连接有显示器,上述弹簧14位于上述限位凸缘13和上述安装端面之间,上述弹簧14使得检测笔芯12的第二端在自然状态下与上述压力传感器15呈分离状态,上述检测笔芯12的第一端与安全气囊21上配有的定位针22对应。
上述控制器还连接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检测笔的检测笔芯12压住安全气囊21凸起的定位针22,检测笔芯12向笔壳11的内部方向回缩,从而笔芯整体后移,笔芯第二端到达后部压住压力传感器15,压力传感器15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显示器显示安全气囊21装配正确;若安全气囊21的气袋方向装错,则检测笔芯12探测不到定位针22,说明安全气囊21装配错误,报警器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检测笔能够有效检测出装配出现错误的安全气囊2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航常青汽车安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太航常青汽车安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51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件隐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RFID基站无损切换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