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流输送上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3106.3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6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葛跃;梁化强;贾炳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万邦复临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24 | 分类号: | B65G5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0549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流 输送 料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流输送上料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药生产领域,铝塑包装机均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加药囊,员工需把40多公斤重的药囊桶抬到一米高的三层踏步上再用不锈钢勺子加料,每班需要上胶囊约700公斤,存在安全隐患且人工上料劳动强度大,此外,手工加料时药囊有被污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流输送上料器,可实现自动上料,节省人工,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流输送上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道、分离管道和出料管道;所述输送管道通过分离管道与出料管道相连;其中:输送管道的进料口处设有一号压缩空气进口和一号空气放大器;分离管道内设有分离器,分离管道外部还连接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的出气口处底部设二号压缩空气进口和二号空气放大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分离器为带有孔洞或缝隙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两端外壁与分离管道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孔洞或缝隙的孔径或缝宽小于输送的物料的粒径。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分离器为带有圆孔的筒状结构,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输送的物料的粒径。
本发明所述输送管道优选软管材料,如PVC钢丝管,适用于不同的物料输送环境。
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所述的出料管道在水平方向上,出料管道的出料口一端低于连接分离管道的一端,便于分离器中的物料通过重力的作用自由落入料斗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送管道通过弯头与分离管道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弯头为变径弯头,其中与输送管道相连的一端口径小于与分离管道相连的一端,并大于分离器的外径,分离器一端直接卡入变径弯头,从而实现与变径弯头内径的紧密相接,这种直接卡入的方式省却了分离器与分离管道物料进入端的贴合结构,更为便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气管道为长度可调的调节杆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气管道外设有挂钩,可在不使用时,用于悬挂输送管道,便于存放。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号压缩空气进口和二号压缩空气进口均与气动调节阀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号压缩空气进口处设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铝塑机料斗电磁阀,可以监测料斗内物料高度,当物料低于设定高度时自动启动,实现间歇上料,节约能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排气管道的出气口连接过滤袋,用于接收上料过程中产生小量粉尘。
本实用新型通过少量的压缩空气,通过一号空气放大器的作用,使输送管道内产生负压,把物料吸到分离管道内的分离器中,同时排气管道通过二号空气放大器的作用同时形成负压,将分离器中的压缩空气与物料分离,压缩空气沿着排气管道的出气口排出,有效防止了药囊飞溅和上料过程中产生小量粉尘进入到铝塑机料斗的风险;而物料则可通过出料管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流输送上料器,连接外部气源后,可实现连续上料,也可通过加控制器,实现间歇上料,大大节省了人力和避免了药囊被污染的风险,也有效防止了药囊飞溅和上料过程中产生小量粉尘进入到铝塑机料斗的风险,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洁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输送管道,2分离管道,3出料管道,4一号压缩空气进口,5一号空气放大器,6分离器,7排气管道,8二号压缩空气进口,9二号空气放大器,10弯头,11气动调节阀,12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气流输送上料器,包括输送管道、分离管道和出料管道;所述输送管道通过分离管道与出料管道相连;其中:输送管道的进料口处设有一号压缩空气进口和一号空气放大器;分离管道内设有分离器,分离管道外部还连接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的出气口处底部设二号压缩空气进口和二号空气放大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万邦复临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万邦复临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31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