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滤除工频干扰的带阻滤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21845.9 | 申请日: | 2016-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0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戈宝军;魏瑶;朱一枫;罗前通;吴建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H11/46 | 分类号: | H03H11/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干扰 带阻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滤除工频干扰的带阻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我们对于信息处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滤波器作为信号处理的关键元件,它往往决定了一整个集成电路的好坏。
滤波器可让某一特定频率之内的信号通过,从而截断在此频率范围以外的信号,达到滤波的目的。我们依照通带频率的大小划分为低通、高通、带通与带阻这四种滤波电路,并依照滤波电路中的元器件又能划分成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无源滤波是通过非线性元件自身的特性从而对某次谐波电流形成一个低阻态通路,无源滤波较为经济、电路具良好号的稳定性,然而对于低频信号,有源滤波相比于无源滤波电路而言,其整体性能更为优越、滤除谐波的能力更加显著,而对于高频信号来说,我们通常会选择无源滤波。
当前我国供配电的交流电的标准频率为50Hz,在对被测量进行信号采集处理与分析时,我们就无法排出其频率产生的干扰,因此为了提高被测量的精度,减小误差,我们需要滤除谐波,降低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滤除工频干扰的带阻滤波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滤除工频干扰的带阻滤波器,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可变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五电感L5、运算放大器A,带阻滤波器输入端U1分别与第一电阻R1一端、第一电容C1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一端、第三电阻R3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一端、第三电容C3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另一端、运算放大器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可变电阻R7有三个端子,分别为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以及滑动端,第二固定端通常与滑动端短路连接,第三电容C3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端、可变电阻R7的第二固定端连接,可变电阻R7的第一固定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A的反相输入端、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五电阻R5一端,第五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1一端、第三电感L3一端、第五电容C5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一端,第四电容C4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一端,第三电感L3另一端、第五电容C5另一端、第四电感L4一端均与第六电阻R6一端连接,第四电感L4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一端,第六电容C6另一端连接第五电感L5一端,第二电感L2另一端、第五电感L5另一端、第六电阻R6另一端均与接地端相连,第六电阻R6其两端电压即为带阻滤波器输出电压U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滤除50Hz工频干扰的带通滤波电路相比,采用由R1、R2、R3、C1、C2、C3构成的双T有源带阻滤波电路,且增加具有调节功能的可变电阻R7,通过改变电阻值使得阻带宽度可调,选频特性更加灵活,对于高次谐波信号,通过R5、R6、L1、L2、L3、L4、L5、C4、C5和C6组成的无源滤波电路进行滤除,抑制了高频干扰,整个电路结构简单,经济性能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18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创新型生料带塑芯
- 下一篇:婴儿睡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