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防漏油真空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1688.1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3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炯如;高岚;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久信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7/14 | 分类号: | F04B37/14;F04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漏油 真空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防漏油真空泵,包括V型漏油回收底盘,所述V型漏油回收底盘顶部一端螺栓连接真空泵,所述V型漏油回收底盘顶部另一端连接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一侧传动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真空泵一侧螺栓连接双凸起密封垫,所述双凸起密封垫一侧螺栓连接密封盖板,所述V型漏油回收底盘底部连接可调弹簧减震器,所述可调弹簧减震器底部连接阻尼片,所述阻尼片与所述可调弹簧减震器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阻尼片底部连接橡胶缓冲层,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将真空泵运转中产生的噪音降低到最低水平,而且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压力信号,进而调整真空泵运转,通过双通道密封,使漏油量极大减少,机体振动小,设计合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防漏油真空泵,属于工程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产生、改善和维持真空的装置,真空泵可以定义为: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用油将相向运动的零部件和排气阀等零件之间密封,靠泵腔容积变化实现抽气,真空泵工作时,排气压力大,尤其是在泵旋转片旋转至泵定子与泵转子的切点时产生较大的压力,腔内的油从转子与前盖及中壁的间隙中进入封油的油聚集区,进而挤压油封,在真空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多的真空泵,工程中通常使用有毡垫油封,但是由于受到机械转动和温度的影响,轴封处经常向外滴油,影响设备外观,不符合消除跑、冒、滴、漏的设备管理要求,使用防护室和防护盖可防止早期渗漏流出泵外,但是导致真空泵结构更加复杂,由于机体震动和压力变化,导致难以解决油封处外泄漏油问题,真空泵运转产生的噪音对操作者也是一大伤害,真空泵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传导至地面,地面与某些设备发生共振,使得某些精密制造业良品率低,例如单晶硅生产中,真空泵震动可导致地面与单晶炉共振,传递到硅熔体的振动会影响硅单晶的品质,同时,机械振动增加了硅单晶的位错机率, 影响了硅单晶的成晶率,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益,因此生产出一种减震防漏油真空泵成为急需行业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震防漏油真空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真空泵漏油,导致外观不佳,而且不易管理的缺点,同时对漏出的油进行二次捕集,减少漏油污染,并且降低了机体工作产生的振动,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克服了传统真空泵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防漏油真空泵,包括V型漏油回收底盘,所述V型漏油回收底盘顶部一端螺栓连接真空泵,所述V型漏油回收底盘顶部另一端连接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一侧传动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真空泵一侧螺栓连接双凸起密封垫,所述双凸起密封垫一侧螺栓连接密封盖板,所述V型漏油回收底盘底部连接可调弹簧减震器,所述可调弹簧减震器底部连接阻尼片,所述阻尼片与所述可调弹簧减震器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阻尼片底部连接橡胶缓冲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缓冲层内包括有多个弹簧,所述橡胶缓冲层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真空泵一侧铣有双沟凹槽,所述双凸起密封垫的凸起部分与凹槽可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盖板底部设有储油囊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减速器内壁均连接有吸声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双凸起密封垫与所述密封盖板,对所述真空泵进行了二次漏油密封,使漏油发生率极大地控制在最低水平,并且通过储油囊腔与所述V型漏油回收底盘将漏出的油进行捕集,防止油污面积扩大,使用吸声材料填充主要机体内壁,降低了真空泵的运转噪音,并且使用所述阻尼片与所述弹簧减震器进行多级减震,使真空泵运转效率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久信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久信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16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