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激光笔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0571.1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5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兰光明;曾晓燕;杨小蕾;李瑶;胡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17/02 | 分类号: | G09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53 | 代理人: | 李政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激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激光笔。
背景技术
激光笔,又称为激光指示器、指星笔等,是把可见激光设计成便携、手易握、激光模组(发光二极管)加工成的笔型发射器。通常在汇报、教学、导游人员都会使用它来投映一个光点或一条光线指向物体,方便讲者与听众的交流。激光笔中的激光模组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激光笔内部温度上升,长时间的高温会使激光模组寿命下降,故激光笔的散热问题一直是激光笔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并且,因使用环境的不同,激光笔的光斑大小需要实现灵活的调节,以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另外,现有激光笔内所产生的激光并不能高效的射出,光能损失较为严重,造成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激光笔,在使用时能够高效的将笔内热量导出并发散,并且能够灵活调节其出射光斑的大小,满足了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出射效率较高,节省能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多功能激光笔包括握持部、散热筒、散热片、出光罩、透光片、蓄电池、充电孔、激光发生器安装架、激光发生器、激光发射头、发射头安装板、光斑调节板、转轴、光斑调节旋钮、辅助调节块、导光套筒、导光柱、套筒安装架、控制按钮、光斑调节孔、凸台、凹槽、分隔板;所述握持部的右端与散热筒连接,散热筒的右端设有出光罩,出光罩上设有透光片,握持部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握持部的左端设有充电孔,握持部的顶端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散热筒的外壁上设有散热片,激光发生器安装架、发射头安装板与套筒安装架均安装在散热筒的内壁上,激光发生器安装架内设有激光发生器,激光发生器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激光发生器的右端通过导线与激光发射头连接,激光发射头安装在发射头安装板上,激光发射头的右侧设有导光套筒,导光套筒安装在套筒安装架上,导光套筒内设有导光柱;所述激光发射头与导光套筒之间设有光斑调节板,光斑调节板为圆柱形,光斑调节板上阵列设有孔径不一致的光斑调节孔,光斑调节板通过转轴与光斑调节旋钮连接,转轴安装在发射头安装板和分隔板上,光斑调节旋钮上阵列设有与光斑调节孔相对应的凸台,凸台与光斑调节孔的阵列角度和阵列项目数相同,凸台上设有凹槽,凹槽的上侧对应设有固定在握持部内壁上的辅助调节块,光斑调节旋钮的下端穿过握持部的侧壁并延伸至外侧。
优选地,所述的透光片的材质为有机玻璃。
优选地,所述的导光柱为光纤,其右端设置为半球形。
优选地,所述的光斑调节旋钮上设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的握持部的外壁上设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高效的将笔内热量导出并发散,并且能够灵活调节其出射光斑的大小,满足了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出射效率较高,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光斑调节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凸台与辅助调节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握持部、2-散热筒、3-散热片、4-出光罩、5-透光片、6-蓄电池、7-充电孔、8-激光发生器安装架、9-激光发生器、10-激光发射头、11-发射头安装板、12-光斑调节板、13-转轴、14-光斑调节旋钮、15-辅助调节块、16-导光套筒、17-导光柱、18-套筒安装架、19-控制按钮、20-光斑调节孔、21-凸台、22-凹槽、23-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4所示,所述的多功能激光笔包括握持部1、散热筒2、散热片3、出光罩4、透光片5、蓄电池6、充电孔7、激光发生器安装架8、激光发生器9、激光发射头10、发射头安装板11、光斑调节板12、转轴13、光斑调节旋钮14、辅助调节块15、导光套筒16、导光柱17、套筒安装架18、控制按钮19、光斑调节孔20、凸台21、凹槽22、分隔板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未经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0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增减压自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池模组装配的自动对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