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叉互联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8575.6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0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叶波;廖家威;展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5B19/048;G08C17/02;G08C23/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杨萍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交叉 互联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交叉互联箱。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模式的主网高压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主要依赖运行人员持钳型电流表人工测量的方式、季度检测的周期进行,不能有效、实时的反应接地环流;而且无法测量电缆金属护层上的感应电压和故障过电压,不便于进行主网电缆线路的健康水平监测。急需建立一套系统来解决目前高压电缆实时运行中的电缆环流监测、电缆金属护层上的感应电压和故障过电压、设备安全问题,使运行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尽快处理,消除隐患,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交叉互联箱,实现对接地系统所有在线运行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监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交叉互联箱,包括信号采集箱和信号处理箱;
所述信号采集箱内装有电缆护层保护器、接地组件和电流互感器;
接地电缆依次经信号采集箱内的电缆护层保护器和接地组件交叉互联接地;
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串联在接地电缆上,二次绕组输出电流通过电流信号线接入信号处理箱;
电缆护层保护器引出电缆金属护层的感应电压信号,通过电压信号线接入信号处理箱;
所述信号处理箱内设置有高压隔离单元、信号变送器、模数转换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高压隔离单元用于将电缆金属护层的感应电压信号转为小电压信号;
所述信号变送器用于将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输出的电流信号以及高压隔离单元输出的小电压信号分别转换为标准信号;
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对信号变送器输出标准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所述通信模块与后台服务器通讯连接,实现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的远程监测。
所述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如GPRS通信模块)或光纤通信模块;
所述光纤通信模块包括设置在信号处理箱内的光电转换器及设置在信号处理箱上的光纤进线管;所述光电转换器将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光电转换器输出端通过光纤进线管与外部光缆连接,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然后通过光纤网络与后台服务器通讯连接,实现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的远程监测。
所述模数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器之间还接有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分别用于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RS485串口信号及将RS485串口信号转换为以太网信号,传输给光电转换器。
所述信号采集箱的箱体设有铝合金外壳,具有高防腐性能。
所述信号处理箱的箱体设有不锈钢外壳,适合多种安装环境。
所述信号采集箱的主体部分采用环氧树脂固封。采用环氧树脂固封结构,绝缘性能优越,体积小,可长期浸泡水中。
所述电流信号线和电压信号线与信号采集箱、电流信号线和电压信号线与信号处理箱均采用插拔式结构相连,安装方便,连接可靠。
所述信号采集箱和信号处理箱的与电流信号线和电压信号线均通过航空接头相连;同时进行密封。
所述信号采集箱和信号处理箱与航空接头的连接处均采用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密封性能优越。
所述信号处理箱的箱体面板采用密封圈防水压封。
所述信号处理箱内的用电模块由CT取电装置供电;CT取电装置设置于输电线上。
或者,所述信号处理箱内的用电模块由直流48V远距离供电;信号处理箱外的供电线一体化设置于用于数据传输的外部光缆中。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于单芯电缆接地系统,将高压电缆在线监测终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检测高压电缆接地系统的电缆金属护层上的感应电压、接地环流等多种参数,通过无线通信或光纤网络传输,实现对接地系统所有在线运行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入库,在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形成智能用电互动平台,完善需求管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实现电缆运行数据管理、运行状态实时监控以及预警等功能,全面提高电缆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益化,达到对高压电缆运行状态的预测、预防、调控,实现电缆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的目标,为整个电力系统网络保驾护航,满足国家智能电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建设及发展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8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