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电池防爆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14337.8 | 申请日: | 2016-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4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吴传官;曾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沃泰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H01M2/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66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电池 防爆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电池防爆机构。
背景技术
干电池是一种以糊状电解液来产生直流电的化学电池(湿电池则为使用液态电解液的化学电池),大致上分为一次电池及二次电池两种,是日常生活之中为普遍使用,以及轻便的电池,它们可以使用于很多电器用品上。但是现在的大多数干电池均没有防爆装置,因此干电池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爆炸的情况,引发使用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干电池防爆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干电池防爆机构,包括锌筒、内壳体、外壳体、防爆柱和防爆膜,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内壳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面贴合,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上设置多个贯穿孔,所述防爆柱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所述防爆柱的外端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面重合,所述防爆柱的内端设置在内壳体内,所述锌筒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且所述锌筒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防爆柱对应的凹槽,所述防爆膜包覆在所述外壳体的外侧面。
具体地,所述锌筒、所述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所述防爆膜均同轴设置,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正极孔,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负极孔,所述负极孔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锌筒贴合的且与所述负极孔的内侧固定连接的导电防爆杆。
具体地,多个所述贯穿孔均匀分布,且沿所述内壳体的半径方向设置,所述防爆柱的内端抵靠在所述锌筒的凹槽上,所述防爆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所述防爆柱的外径与所述贯穿孔的内径相等,所述防爆柱的内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内径,所述固定环与所述贯穿孔之间设置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干电池防爆机构通过在于电池的外壁上设置多个防爆柱,使干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内部出现膨胀爆炸的倾向时,可将防爆柱抵出,从而减小干电池内部的气压,从而实现提醒并防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干电池防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干电池防爆机构,包括锌筒5、内壳体1、外壳体2、防爆柱4和防爆膜3,内壳体1设置在外壳体2内,且内壳体1的外侧面与外壳体2的内侧面贴合,内壳体1和外壳体2上设置多个贯穿孔,防爆柱4设置在贯穿孔内,防爆柱4的外端与外壳体2的外侧面重合,防爆柱4的内端设置在内壳体1内,锌筒5设置在内壳体1内,且锌筒5上设置有多个与防爆柱4对应的凹槽,防爆膜3包覆在外壳体2的外侧面,锌筒5、内壳体1、外壳体2和防爆膜3均同轴设置,内壳体1和外壳体2的第一端设置有正极孔6,内壳体1和外壳体2的第二端设置有负极孔7,负极孔7内设置有多个与锌筒5贴合的且与负极孔7的内侧固定连接的导电防爆杆8,多个贯穿孔均匀分布,且沿内壳体1的半径方向设置,防爆柱4的内端抵靠在锌筒5的凹槽上,防爆柱4的长度大于内壳体1和外壳体2的厚度之和,防爆柱4的外径与贯穿孔的内径相等,防爆柱4的内端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径大于贯穿孔的内径,固定环与贯穿孔之间设置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一种干电池防爆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正常的使用中,将干电池的电解质等置于锌筒5内,并连接正负极等;在使用中,如果干电池内的电解质能出现膨胀爆炸倾向时,对防爆柱4的内端施加向外的作用力,当作用力大于防爆柱4与贯穿孔的摩擦力和防爆膜3的额定值之和后,防爆柱4向外滑动,使得锌筒5内部的容积增大,避免爆炸;同时通过凸起的防爆柱4可以提醒使用者电池出现故障,避免继续使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沃泰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沃泰通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4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热风塑料焊接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入目机上的上模加热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