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壁涂料的气密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3167.1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7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宋慧平;薛芳斌;刘建强;程芳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料 气密性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性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壁涂料的气密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瓦斯涌出会造成瓦斯资源浪费严重、井下安全作业等问题。除了通风之外,众多企业以涂料喷涂煤壁的方式降低并减缓瓦斯排放。煤壁涂料的核心指标是气密性能。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关于气密性测试的装置,如专利201520074737.8和201520055291.4公开了用于包装材料的透气性测试装置;GB/T7755-2003公开了一种用于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透气性的测定方法和装置;GB/T 1038-2000公开了一种用于塑料薄膜和薄片的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用于薄膜试样气体透过性的系列测试仪。
现有技术在对煤壁涂料的气密性进行测试时,往往使用用于测试薄膜或片层材料气密性的装置来实现。然而,由于煤矿井下煤壁涂料材质及检测环境的不同,因此,通过这些装置来对煤壁涂料的气密性进行测试时,使得测试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通过适用于薄膜或片层材料气密性的装置来测试煤壁涂料的气密性,容易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煤壁涂料的气密性测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壁涂料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包括空气钢瓶和U型玻璃管压差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气密性测试筒;所述气密性测试筒包括法兰、螺栓、垫片、螺母、煤粒、气体分布器、筒体和压力计;所述气体分布器设置于筒体的底部且气体分布器的进气口与筒体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煤粒均匀填充在筒体内并位于气体分布器的上方面;所述法兰设在筒体的顶部,并通过螺栓、垫片和螺母将所述筒体与法兰密封连接;所述压力计设在筒体的侧壁上;法兰上设置的出气口与U型玻璃管压差计的进气口通过第二软管连接,所述空气钢瓶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软管和进气阀与筒体的进气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筒体为圆柱形,其直径为133mm,高度为125mm,厚度为4mm。
可选地,所述筒体中填充煤粒的高度为115mm,煤粒的粒径为1-5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以用以模拟煤矿井下瓦斯气体从煤壁涌出后通过涂料层向巷道内渗透过程的煤壁涂料的气密性测试装置。该煤壁涂料的气密性测试装置通过在筒体内填充煤粒,使得测试过程能够模拟矿井实际情况,从而使得通过该煤壁涂料的气密性测试装置测试煤壁涂料的气密性的测试结果比较准确,确保可以为煤矿井下巷道壁面提供其适合使用的涂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煤壁涂料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包括空气钢瓶1和U型玻璃管压差计13,其中,它还包括气密性测试筒;所述气密性测试筒包括法兰4、螺栓6、垫片7、螺母8、煤粒9、气体分布器10、筒体11和压力计;所述气体分布器10设置于筒体11的底部且气体分布器10的进气口与筒体11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煤粒9均匀填充在筒体11内并位于气体分布器10的上面;所述法兰4设在筒体11的顶部,并通过螺栓6、垫片7和螺母8将所述筒体11密封;所述压力计14设在筒体11的侧壁上;法兰4上设置的出气口与U型玻璃管压差计13的进气口通过第二软管12连接,所述空气钢瓶1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软管2和进气阀3与筒体11的进气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筒体11为圆柱形,其直径为133mm,筒体11的高度为125mm,筒体的厚度为4mm,筒体11中填充煤粒9的高度为115mm,所述煤粒9的粒径为1-5mm。
上述煤壁涂料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在使用时,通过下述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喷涂涂料:将待测涂料样本喷涂于煤粒上表面,并使待测涂料样本的厚度达到2-5mm,待待测涂料样本固化、表面无裂缝,并与筒体内壁贴合后,形成涂料层(即图1中的5);
第二步,在涂料层上放置一个或多个与筒体横截面积相同或小于筒体横截面积的铁片,所述铁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孔;将法兰盖在筒体上,所述法兰与铁片紧密贴合,用螺栓、垫片和螺母将法兰与筒体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3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