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锅炉模拟机的模块化组装锅炉实体模型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08992.2 | 申请日: | 2016-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0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霍锋;陆小珊;杨超;高雪;蒋楠;米晓军;曹乐乐;王世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伦文知 |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锅炉 模拟 模块化 组装 实体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锅炉模拟机的模块化组装锅炉实体模型。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锅炉的运行管理能力比较低,尤其是中小型锅炉,不仅分布广泛,且类型繁杂。锅炉操作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比较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锅炉长期低效率运行的情况更加普遍,操作人员的误操作直接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基于上述问题,加强司炉工的培训教学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因真实锅炉的操作存在安全性问题,故目前对锅炉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多用锅炉模拟设备。
由于真实锅炉体积较大,为使锅炉模拟机有较高的操作真实感,锅炉模型按照真实锅炉等比例缩小后仍具有较大的体积,若按照一个整体制作,则该模拟机无法拆卸、移动和运输,同时制作难度也很大。这就需要设计一台方便进行拆卸组装,又易于制造的锅炉外观模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锅炉模拟机的模块化组装锅炉实体模型,它结构设计合理,拆装方便,便于移动和运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炉房模型、烟道整体模型及分汽包模型,烟道整体模型通过烟道、管路与炉房相连,分汽包模型通过管路与炉房模型、烟道整体模型相连;
炉房模型包括两个炉房宽面、两个炉房窄面和两个炉房半顶,两个炉房宽面、两个炉房窄面通过螺栓连接成四面炉墙,两个炉房半顶对称设置于四面炉墙的顶部且与其插接,两炉房半顶之间设有与四面炉墙插接的锅筒,其中一炉房窄面外侧通过螺栓与煤斗上部、煤斗下部相连,煤斗上部和煤斗下部通过螺栓连接;
烟道整体模型包括引风机模型,引风机模型通过依次相连的第一烟道短直管、第一烟道短弯头、第一烟道长弯头、第二烟道短直管、第二烟道短弯头与脱硫装置模型的一端相连,脱硫装置模型的另一端通过依次相连的第二烟道长弯头、第一烟道长直管、第三烟道短弯头与除尘器模型的一端相连,除尘器模型的另一端通过依次相连的第三烟道长弯头、第二烟道长直管、第四烟道长弯头与第一烟道三通管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烟道三通管的第二端通过依次相连的第一风门挡板模型、第三烟道长直管、第四烟道短弯头、第四烟道长直管、第二风门挡板模型与第二烟道三通管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烟道三通管的第三端通过依次相连的第三风门挡板模型、第三烟道短直管、省煤器模型、第五烟道短弯头、过热器模型、第四风门挡板模型与第二烟道三通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烟道三通管的第三端通过依次相连的第四烟道短直管、第五烟道长弯头与炉房模型的炉房窄面相连,大鼓风机模型通过大鼓风烟道连接第三烟道短直管与炉房模型,小鼓风机模型经过小鼓风烟道连接第三烟道短直管与炉房模型;构成烟道整体模型的所有模块均设有法兰连接部。
所述大鼓风烟道由若干个烟道管路组装而成。
所述小鼓风烟道由若干个烟道管路组装而成。
连接分汽包模型与炉房模型、烟道整体模型的管路设有法兰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基本涵盖了锅炉的主要部件,展现了锅炉的外观,作为教学设备使用,可使学生对锅炉的构造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配合电气原件及软件,即可实现对锅炉操作人员的教学、培训和考核。
2、本实用新型将锅炉模型由成体积小的模块化构件组装而成,方便制作,降低了整个锅炉模型的制造成本,同时该模型易于拆卸和安装,便于移动和运输。
3、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使烟道整体模型可以调整出不同的摆放方式,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区域形状不同的场地,降低了锅炉模型对放置场地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炉房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炉房模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烟道整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过热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脱硫装置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省煤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分汽包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89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渐进式刚度结构-声学夹层板
 - 下一篇:干膜层叠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