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贵金属熔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06203.1 | 申请日: | 2016-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9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 发明(设计)人: | 郁丰善;何治鸿;李斌;相亚波;赵栋云;叶建宏;饶品模;李永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汉氏贵金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14/08 | 分类号: | F27B14/08;F27B14/14;F27D11/06 |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 地址: | 33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贵金属 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贵金属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贵金属熔炉。
背景技术
钯、银、铂作为贵金属材料,存在于各种工业废料中,特别是对于目前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其钯、银、铂的矿产资源也将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我国其矿产资源所占世界总量极其低的背景下,特别是钯、铂很多还依赖于进口,因此此类金属的价格也越来越贵,而在不同领域的工业生产中其会产生含有上述金属的废料,而如果将此废料作为一种垃圾扔掉,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将导致水土环境的污染,同时给企业也将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如果将这些废料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是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而在贵金属回收方式中,需要使用熔炉进行火试金的过程,火试金法是指通过熔融、焙烧测定矿物和金属制品中贵金属组分含量的方法,在贵金属物料进行熔炼富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熔炉对其熔炼,传统将贵金属物料放入坩埚中,进熔炉中熔炼,目前的熔炉采用柴油加热使用成本高、作业环境不符合环保要求,安全性能差,热效率较低。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贵金属熔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贵金属熔炉。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贵金属熔炉,包括料壶,所述料壶为一个开口带底的中空腔体,所述料壶内腔的上部为大料腔,下部设有柱状的挤压腔,所述挤压腔与大料腔连通,所述挤压腔的横截面积小于大料腔的横截面积,所述挤压腔的侧壁与设置于料壶顶部的喷射口连通;所述料壶上部的开口处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挤压孔,所述挤压孔的形状与位置均与挤压腔断面相匹配,所述料壶外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料壶顶部开口的一侧设有贯通其侧壁的凹槽,所述顶盖为滑动盖板,所述滑动盖板贯穿凹槽水平滑动,所述挤压孔设置于滑动盖板上,滑动盖板闭合后,挤压孔与挤压腔的位置相匹配。
所述料壶顶部的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凸出部,所述喷射口位于凸出部上。
所述料壶内腔下部主体为实体结构,经由实体结构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圆柱状的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经由喷射通道与喷射口连通,所述喷射通道从挤压腔侧壁横向贯穿料壶内腔下部实体后向上弯折至喷射口。
所述滑动盖板的外侧设有把手。
所述料壶由内到外分别为盛装溶汤的坩埚、成型炉衬以及耐温隔热材料层。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
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为环绕耐温隔热材料层外部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设置在料壶外的电源、温控器电连接。
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坩埚内部的电阻发热管。
还包括一个炉架,所述炉架主体套装于料壶的下部,炉架底部设有用于将炉架安装在压铸机上的安装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可以实现较高的电热转化率,加热速度快,缩短溶化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加热方式不需要与坩埚接触,减少溶汤的杂质,并且作业环境较为环保;
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阻发热器,应用十分简单,成本也较低,与传统柴油炉相比可节能50%左右,节能环保;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料壶外层设置耐温隔热材料层,具有保温隔热效果,使得外部的炉架不会过热,同时保证溶汤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贵金属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贵金属熔炉中料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半剖面立体图。
图中,1炉架,2料壶,21大料腔,22坩埚,23成型炉衬,24耐温隔热材料层,25挤压腔,26喷射通道,3凸出部,31喷射口,4加热装置,41感应线圈,5滑动盖板,51挤压孔,52把手,6凹槽,7安装件,71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汉氏贵金属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汉氏贵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6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