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监测水下底栖动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2999.3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4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富;周刚;李澧;周军;蒋希芝;曲萍;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H04N5/225;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陆海天,夏平 |
地址: | 2100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水下 动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设施,尤其是一种能够有效监测底栖水下爬行动物活动的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监测水下底栖动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河蟹或龙虾等水下底栖动物的养殖过程中,养殖场为了节约饲料,需要观测一定摄食范围内的水下动物进食、活动及饵料残留情况。尤其是为了能较准确的确定饵料撒布量和区域、动物生长大小和快慢、环境对动物活动的影响情况,需要估算动物大小及数量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水下摄像探鱼器、声波水下探鱼器等产品基本都是定性观测设备,难以满足养殖过程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目前在河蟹或龙虾等水产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种监测水下底栖动物的装置,能够通过远程控制摄像头和光源的方法,结合图像识别,计算水下动物数量、密度、生长速率等,为养殖户精确投料、防治疫病、选择上市时机等提供技术依据,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监测水下底栖动物的装置,包括支撑架、横杆和探测装置;所述支撑架为直杆状,其上端安装控制盒,下端能够插入并稳固在水体底部;所述横杆的末端与设于所述控制盒内的第一电机相连,能够在该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围绕所述支撑架作圆周运动;所述探测装置通过升降绳绕过所述横杆的前端后连接到设有所述控制盒内的第二电机,使其能够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下上下移动;所述探测装置包括半球形透明罩壳,内部设置摄像头和辅助光源;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摄像头和辅助光源均与设于所述控制盒内的控制主板相连,并受其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为可伸缩式,前端设有滑轮,并使所述升降绳跨绕在该滑轮上,便于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为高分辨率广角摄像头,观测范围为30°~120°;该摄像头四周用密封圈或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光源包括多个发光灯;该发光灯沿所述罩壳均匀布置,且围绕所述摄像头;该发光灯为白色灯或红外补光灯;每个发光灯分别通过开关连接到所述控制主板,使每个发光灯能够单独受控。
进一步的,所述探测装置中还设有第一水深探测仪,能够感测所述探测装置摄像头所处的深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悬吊在所述控制盒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相连的第二水深探测仪,能够放置于水体底部而感测水体的总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主板还连接路由器,能够通过Internet连接到服务器,便于远程操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获得定量指标,增加养殖的科学性。该水下监测装置,在常规视频观测的基础上,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和视野面积计算,获得水下动物数量、密度、生长速率等定量数据,为养殖户精确投料、防治疫病、选择上市时机等提供技术帮助。
2.基本解决浑水塘无法辨认问题。根据水质情况,通过调节光照强度和离水体底部距离,增加图像清晰度。养殖前期水质清亮,可提升摄像头,得到大面积河蟹活动图像。养殖后期塘口浑浊,打开所有补光灯且靠近塘底,才能观测河蟹快速爬行。
3.实现远程监控,减少巡塘时间,节省人力。养殖户一个养殖周期,专人在塘口吃住,总计时间5、6个月,非常辛苦。本装置通过网络连上手机后,无论刮风下雨、炎热天气、白天夜里,都可实现远程直接观测,大大节约了人手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架;2-控制盒;3-横杆;4-升降绳;5-探测装置;6-发光灯;7-摄像头;8-第二水深探测仪;9-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监测水下底栖动物的装置,包括支撑架1、横杆2和探测装置5。所述支撑架1为直杆状,其上端安装控制盒2,下端可以为尖角状,使其能够方便的插入并稳固在水体底部。
所述横杆3横置于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其末端与设于所述控制盒2内的第一电机相连,能够在该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围绕所述支撑架1作圆周运动。所述横杆3为可伸缩式,例如可以由多节具滑槽的短杆拼接而成。每节短杆的滑槽内设有定位孔和定位弹珠,能够通过拉伸各短杆而改变所述横杆3的长度。所述横杆3的前端设有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2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