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2175.6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6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凌金榜;邱长军;秦备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18 | 分类号: | B21C1/18;B21C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29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拉机 液压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用于加工金属管棒材的二联拉或三联拉的拉拔机构,通常采用在同一水平面设置的两拉拔小车往复运动以及同时控制拉拔小车上钳口的开合来实现对管棒材实施夹持、拉伸和送进。在现有技术中,控制拉拔小车钳口的开合主要有两种装置,一是采用气动控制;二是液压控制系统。该两种控制装置都存着缺陷,前者是因气体压缩量大而影响拉拔小车间相互协调动作的同步性,导致加工管材的质量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主要采用后者。
现有的带液压控制系统的拉拔机构,主要包括凸轮、传动轴、减速机、拉拔小车、拉拔夹钳、换向夹钳凸轮等;启动拉拔机,前后两个凸轮在传动轴转动下做往复直线运动,换向夹钳带动凸轮旋转,将换向油缸里的液压油通过管道挤压到第一拉拔小车上拉拔夹钳油缸,拉拔夹钳抱紧管进行拉拔,拉拔至换向前到第二拉拔小车夹钳通过换向夹钳凸轮,将换向油缸里的液压油通过管道挤压到第二拉拔小车上拉拔夹钳油缸使拉拔夹钳进行拉拔,第一、第二拉拔小车夹钳在换向夹钳凸轮的旋转下不断地换向夹紧松开,从而连续地进行金属管的拉拔。
上述结构中,需要通过换向夹钳凸轮使换向油缸将液压油挤压到拉拔小车上拉拔夹钳油缸里,而由于换向油缸的密封性差、密封圈的磨损容易造成了内部液压油的泄漏,使拉拔小车上夹钳不能很好的抱紧和松开,在拉拔过程打滑,从而影响了拉拔机的连续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其能有效解决了拉拔小车夹钳的不连续抱紧和松开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拉拔机的连续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分别设于拉拔小车上的拉拔夹钳、设于传动轴轴端的换向夹钳凸轮、与传动轴同轴连接并与拉拔小车对应的多个凸轮、分别与多个拉拔夹钳对应设置的多个夹钳油缸、液压站以及由若干液压阀件组成的液压回路,所述夹钳油缸与液压站油路相通;该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换向夹钳凸轮上的传感器;所述液压回路包括电磁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拉拔小车、拉拔夹钳、凸轮、夹钳油缸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拉拔小车包括第一拉拔小车和第二拉拔小车;所述拉拔夹钳包括第一拉拔夹钳和第二拉拔夹钳;所述凸轮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夹钳油缸包括第一夹钳油缸和第二夹钳油缸。该设置为二联拉的液压控制系统,每组拉拔小车、拉拔夹钳、凸轮、夹钳油缸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换向阀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上述电磁换向阀设于液压回路中,二者分别对应控制第一夹钳油缸的进油管和第二夹钳油缸的进油管。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两传感器均设于所述换向夹钳凸轮的外圆面上,分别感测换向夹钳凸轮的两个转向,并向外部控制器发出信号,从而控制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开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传感器和电磁换向阀来控制拉拔小车上拉拔夹钳的夹紧和松开,避免了因换向油缸密封失效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效解决了拉拔小车夹钳的不连续抱紧和松开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拉拔机的连续生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本实施例中,所述联拉机液压控制系统用于二联拉的拉拔机构;其包括两个分别设于第一拉拔小车910得第一拉拔夹钳和设于第二拉拔小车920上的第二拉拔夹钳、设于传动轴轴端的换向夹钳凸轮100、与传动轴同轴连接并与拉拔小车对应的第一凸轮210和第二凸轮220、分别与两个拉拔夹钳对应设置的第一夹钳油缸和第二夹钳油缸、液压站以及由若干液压阀件组成的液压回路,所述夹钳油缸与液压站油路相通。拉拔机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实现拉拔夹钳的不断夹紧和松开,从而连续地进行管的拉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21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