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无线传感的掘进机姿态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1904.6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8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常国祥;于宗艳;王丽;任思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胡树发 |
地址: | 15002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传感 掘进机 姿态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掘进机姿态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掘进机是主要的隧道和矿井地下掘进机械,在我国用于煤矿巷道的掘进施工。随着高产高效的煤矿施工技术的推进,也要求井下综掘设备不断改进提高,将自动化、信息化和无人化逐渐应用于综掘设备,实现高效、安全巷道。此外,随着城市空间的利用和地下交通的发展,掘进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掘进机在行进过程中,需要确定掘进机的空间位置和掘进机机体的实时姿态,在截割过程中,由于受到截割阻力,机体会发生移位和扭转,为了控制截割断面成形质量,需要实时定位掘进机机体位置和姿态。
在隧道矿井等复杂环境下,无法接收到有效的GPS信号。无法适应目前的掘进机机体定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目前隧道矿井等复杂环境下,掘进机机体位置和姿态的定位,现提供基于无线传感的掘进机姿态检测系统。
基于无线传感的掘进机姿态检测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节点1、多个路由节点电路2和协调器3;传感器节点1包括:加速度计1-1、陀螺仪1-2和无线收发电路1-3;
传感器节点1用于实时采集掘进机在每个坐标轴下的比力和角速度,
多个传感器节点1和多个路由节点电路2之间通过天线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多个路由节点电路2和协调器3之间通过天线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加速度计1-1的信号输出端和陀螺仪1-2的信号输出端同时连接无线收发电路1-3的信号输入端。
由于惯性传感器具有自主性、隐蔽性等特点,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需要接收外部信息,适用于井下掘进过程导航。本实用新型通过惯性敏感元件获得掘进机的姿态和位置信息,通过无线传感技术送入控制中心主站,进行监测和反馈,有利于控制掘进机巷道断面截割的成形质量,也是掘进机无人化发展的一个基础。
在应用时,在巷道掘进监测体系中,无线传感网络由终点节点、路由节点和协调器节点组成。传感器节点用来进行数据参量采集,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分别测量载体的角运动和线运动信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上传。路由节点电路用于拓展网络结构,增加终点节点数码,搜索可用的网络,并转发接收到的数据;协调器用来创建无线zigbee网络,查找和加入网络节点,并与上位机通信。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煤矿巷道的掘进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无线传感的掘进机姿态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传感器节点的电路图;
图3为路由节点电路图;
图4为协调器电路图;
图5为RS232串口通信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的掘进机姿态检测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节点1、多个路由节点电路2和协调器3;传感器节点1包括:加速度计1-1、陀螺仪1-2和无线收发电路1-3;
传感器节点1用于实时采集掘进机在每个坐标轴下的比力和角速度,
多个传感器节点1和多个路由节点电路2之间通过天线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多个路由节点电路2和协调器3之间通过天线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加速度计1-1的信号输出端和陀螺仪1-2的信号输出端同时连接无线收发电路1-3的信号输入端,
加速度计1-1为ADXL345加速度计,陀螺仪1-2为L3G462A陀螺仪。
终端传感器节点用来采集掘进机的实时运动信息,由加速度计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无线收发电路构成。
加速度计1-1用于检测载体的比力,陀螺仪1-2用于采集载体的角速度。
ADXL345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推出的加速度计,采用多晶硅表面微机械处理技术,能够敏感三轴方向运动比力,再通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滤波和控制逻辑后,通过SPI和I2C数字输出。最大量程范围可达±16g,其高分辨率为3.9mg/LSB,可测量0.25°的倾角变化。角速度测量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L3G462A陀螺仪。L3G462A是低功耗三轴角速率传感器,采用MEMS技术,由一个敏感元件和IC集成电路接口组成,通过三个模拟输出端口能够提供测量角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于电路的结构,不涉及实用新型保护课题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1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参与的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