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单侧后摇臂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8902.6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8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侧后 摇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后轮摇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单侧后摇臂。
背景技术
大多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的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有一对分别装于后轮两侧的弹簧减震器和一个后摇臂(俗称后平叉,又叫平叉),构成摩托车后悬挂。后摇臂的主要作用是连接车架和后轮以及后减震器。由于后摇臂是后悬挂装置中的主要受力构件,所受的力较复杂,承受的强度也较大,其产生破坏的形式主要表现为:1、后摇臂轴孔缓冲套磨损过度,导致后摇臂与车架不在同一横向平面上。2、后摇臂后叉管叉口(孔)变形,导致后摇臂与车架连接松动。
而现如今市面上的摩托车后摇臂多采用双摇,但双摇要做到绝对平衡是很难的,而且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单侧后摇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单侧后摇臂,包括后摇臂本体,所述后摇臂本体为一个整体,包括后减震器穿插孔、后挡泥板安装点、减震器传动安装点和后轮碟刹安装点,其中,用于穿插后减震器的后减震器穿插孔设于后摇臂本体的一端且呈半圆型,该穿插孔呈弧形的一侧设有后挡泥板安装孔,所述后挡泥板安装孔的下方且位于后摇臂本体的内侧位置设有减震器传动安装孔,所述后轮碟刹安装点设于后摇臂本体的另一端内壁且对应碟刹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摇臂本体还包括设置在其外表壁上的上链罩安装点、下链罩安装点和链盒安装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链罩安装点设于对应后轮毂上端的位置,下链罩安装点共设有两处,分别设于后摇臂本体外表壁的下部中段位置和对应碟刹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链盒安装点共设有三处,分别设于对应后减震器的位置、对应后轮前侧的位置和上链罩安装点的下方,三点呈向下弯曲的弧形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摩托车行驶过程中路面颠簸,后单摇臂把起伏的力通过后减震的传动装置传送到后减震,后减震从本装置中穿插运动,增加了其美观性。摩托车行驶过程中链条传动时,地面起伏会上下波动,本装置起到了张紧链条的作用及用上下两个链罩和一个链盒增加了其防尘性和保护作用,不但有其实际功能还增加了其美观性。
本后单摇臂区别于其他后单摇臂之处在于本后单摇臂可以模具直接左右出模,而其他的后单摇臂是砂型出模,方便了后单摇臂的量产;相对于普通双摇臂机构,单侧摇臂针对后轮的维护和调校具有更高的便利性,与发动机输出齿轮位于同一侧的设计,整体铸造的工艺也提供了足够的强度和一致性。一体成型工艺相对于旧的双侧后摇臂拥有更好的设计形态,更高的价值感,同样产品的工艺品质也较传统焊接拼合而成的工艺有更先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表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后摇臂本体、2-后减震器、3-后挡泥板、4-上链罩、5-后轮毂、6-碟刹、7-下链罩、8-链盒、9-后减震传动装置、21-后减震器穿插孔、31-后挡泥板安装点、51-上链罩安装点、61-后轮碟刹安装点、71-下链罩安装点、81-链盒安装点、91-减震器传动安装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摩托车单侧后摇臂,包括后摇臂本体1,后摇臂本体1为一个整体,包括后减震器穿插孔21、后挡泥板安装点31、减震器传动安装点91和后轮碟刹安装点61,其中,后减震器穿插孔21设于后摇臂本体1的一端,呈半圆型,用于将后减震器2从此区域穿插进来,该穿插孔呈弧形的一侧设有后挡泥板安装孔31,其目的在于,将后挡泥板3安装于该位置,用于阻挡摩托车行驶中来自地面的灰尘,后挡泥板安装孔31的下方且位于后摇臂本体1的内侧位置设有减震器传动安装孔91,其目的在于,将后减震传动装置9安装于该位置,使其与后减震器2相连接,后轮碟刹安装点61设于后摇臂本体1的另一端内壁且对应碟刹6的位置,用于将碟刹6与后摇臂本体1固定安装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8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