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变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8179.1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0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克中;彭顺保;刘嵘;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克中;彭顺保;刘嵘;彭勇 |
主分类号: | F16H49/00 | 分类号: | F16H4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51100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变矩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不仅可以用于汽车,而且可用于以燃油,燃气,电力及其它能为动力的行驶车辆、船舶的汽车变矩器。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有五种变速器。目前汽车的软连接变速器有:离合器、双离合器、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其中离合器装在手动挡上(MT)。液力变矩器装在自动挡(AT),手自体挡(AMT)和无级变速器上(CVT)。双离合装在双离合变速器上(DCT)。汽车行驶操作中都需要变速器。而变速器和动力(内燃机,电机)之间不能硬连接。只能软连接都存在操控性、灵性性、舒适性及动能传动性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更高的操控性、灵动性、稳定性、舒适性及动能传递性的汽车变矩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汽车变矩器,包括装在受发动机主轴带动的飞轮端面上的主动永磁圈、装在变速器拨盘支撑端面上的与主动永磁圈配合套入或退出的从动永磁感应圈。
本实用新型汽车变矩器,包括装在受发动机主轴带动的飞轮端面上的主动永磁感应圈、装在变速器拨盘支撑端面上的与主动永磁感应圈配合套入或退出的从动永磁圈。
本实用新型变矩器,主动圈(主动永磁圈或主动永磁感应圈)装在发动机飞轮上,与发动机连接。从动圈(从动永磁感应圈或从动永磁圈)装在汽车变速器主轴上。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两个圈可以相互套入、退出。当发动机起动带动主动圈转动,另一个从动圈逐渐套入主动圈内,两圈之间形成感应磁场,当感应磁扭矩足够大时,装在发动机上的主动圈,就带动装在变速器主轴上的从动圈转动起来。随着套入的深度增加,扭矩增加,从动圈转速加快,至到两圈转速同步。主、从动两圈转速一致后,套入深度继续增加,只增扭矩,不增速。两圈转速一致前,从动圈的速度从0到同步速度有一个变速过程,由套入深度尺寸决定。这个过程具有变速、变矩过程。当同步后,从动圈继续套入,只有变扭矩而不变速。
与已有离合器、液力变矩器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不同和优点:
1.结构、介质、传递动能的装置和方式不同:
离合器是用离合片和发动机飞轮分离与贴合,实现动能、扭矩的传递。属离合片与飞轮摩擦传递。液力变矩器主结构是:在一个类似鼓形的密封容器内分别装有泵轮、导向轮、涡轮。泵轮与发动机连接,涡轮与变速箱连接。外接油泵,把油注满变矩器腔内,泵轮在发动机带动下转动,其叶片带动腔内油转动,形成扭力。转动的油通过导轮的导向孔,流向涡轮叶片,冲击涡轮(叶片),涡轮随之旋转,形成扭力带动变速箱主轴转动。因此液力变矩器是通过油(介质)实现动能传递。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分布在两个磁圈之间的磁场,通过磁力把发动机动能(扭矩)传递给变速箱的,为变矩器。
2.扭力分布不同:
离合器,液力变矩噐和磁力变矩器都在传递汽车扭力矩。但它们扭力的分布不同,效率也不同。离合器依靠摩擦片与飞轮的摩擦传递扭矩。其扭力分布在整个摩擦接触面上。液力变矩器的扭力分布在相对的泵轮和涡轮面上。这两个变扭器的扭力分布面与发动机和变速箱主轴垂直,且扭力分布从轴心到轮盘边缘。这正是它们技术上落后的至命弱点。本实用新型变矩器的扭力分布在主动圈的内圈面上及从动圈的外圈表面上。扭力分布面与发动机、变速器主轴平行。且扭力均衡的分布在360º圆周面上,实现了扭力最佳分布和最大功效化。
3.自身变扭、变速功能:
离合器、液力变矩器依靠发动机转速变扭,本身无变扭功能。而本实新型变矩器随两个磁力圈套合的深度不一样磁场能不一样,两圈磁能随深度变化而变化,扭力也随之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除随发动机变扭、变速外,自身也具有变扭、变速功能。在正是需要这些功能装置中,得心应手,并能发挥更大功能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变速箱中的部份齿轮档组合成新型变速器。
4.软连接:
在发动机和变速箱间应该是软连接。离合器用摩擦实现软连接,液力变矩用液压油实现软连接,磁力变扭用磁力实现软连接。三种软连接,摩擦力力度较硬,且受磨损,发动力冲击影响较大,汽车耐用性,操控稳定性、舒适感受影响。液力较软,对汽车动力的刚性,灵动,稳定有影响。本实用新型磁力连接是不接触的隔空连接,真正的软连接,其刚度、力度介于上两者之间,发动机的冲击影响小,摩损几乎不存在,比现使用的变矩器有更高的操控性,灵动性,稳定性,舒适性及优秀的动能传递性。技术水平和使用效能更高。
5.提升变速器技术空间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克中;彭顺保;刘嵘;彭勇,未经赵克中;彭顺保;刘嵘;彭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8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差速器总成轴定位销漏装防错装置
- 下一篇:内外两段式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