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饲管固定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97345.6 | 申请日: | 2016-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0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宫玲;周彦君;庄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姜彦 |
| 地址: | 132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饲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鼻饲管固定带。
背景技术
目前,鼻饲管是当前医院对植物人患者、脑昏迷患者等喂送流食的主要医疗用具,使用十分广泛。但是,现实医疗中使用的鼻饲管只是一根光滑的胶管,从鼻腔插入患者胃内后,没有固定装置,极易发生滑出、滑入,且经常发生昏迷的脑病患者无知无觉地将插好的鼻饲管从胃内或鼻腔内拔出,不但增加了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的工作负担和压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病人反复插管的痛苦。
现今医护人员采用的固定办法多为采用一次性固定装置或者用束缚带等进行束缚固定,浪费了资源,同时束缚带多为固定在患者脑后,影响患者康复的同时,佩戴过程中也消耗了医护人员大量的体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今医护人员采用的固定办法多为采用一次性固定装置或者用束缚带等进行束缚固定,浪费了资源,同时束缚带多为固定在患者脑后,影响患者康复的同时,佩戴过程中也消耗了医护人员大量体力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多种佩戴方式,可重复使用和可有效清洁的鼻饲管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饲管固定带,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中心处粘结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内腔中嵌置有鼻夹,所述鼻夹前端缝制有夹垫, 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关于主体的中心左右对称,所述主体的左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体的右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体的底部粘结有凸起块,所述主体的前端面粘结有卡槽,所述卡槽上开设有与凸起块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主体左端设置有第一束缚带,所述第一束缚带上端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一粘扣带,所述主体和第一束缚带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粘扣带连接,所述主体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束缚带,所述第二束缚带上端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二粘扣带,所述主体和第二束缚带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粘扣带连接,所述主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三束缚带,所述第三束缚带的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套设在第一束缚带上,所述第三束缚带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套设在第二束缚带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束缚带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套环。
进一步,所述第二束缚带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套环。
进一步,所述主体、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鼻饲管的有效固定、设备可重复使用和多种佩戴方式的目的;通过鼻夹和夹垫可有效地将设备与患者鼻腔连接,通凸起块和卡槽上的第三通孔的相互配合可固定粘贴纸,进而可有效地将设备粘贴在患者上唇,且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可有效地束缚设备,防止设备下滑,实现了设备的有效固定;通过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可有效地摘除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只需通过鼻夹和夹垫夹持患者鼻腔、凸起块与卡槽固定粘贴纸粘贴设备至患者上唇,同样可有效地固定设备,满足了多种佩戴需求;通过凸起块和卡槽上的第三通孔可有效地更换粘贴纸,使得设备能够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通过第一粘扣 带和第二粘扣带可有效地摘除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便于束缚带的清洗,保证了设备的清洁卫生,同时可通过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可有效地调节第一束缚带和第二束缚带的长度,避免了患者佩戴不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饲管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饲管固定带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饲管固定带的主体的主视图。
图中,1、主体;2、第一固定座;3、鼻夹;4、夹垫;5、第二固定座;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凸起块;9、卡槽;10、第三通孔;11、第一束缚带;12、第一粘扣带;13、第二束缚带;14、第二粘扣带;15、第三束缚带;16、第一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18、第一套环;19、第二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大学,未经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7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采暖锅炉的智能储能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