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空作业抗风减振吊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2644.0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8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庆;施春林;王玉梁;杨媚;谢其君;周晗旭;王艺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篮 高空作业 减小 滑动导轮 水箱 侧壁 减振 抗风 本实用新型 冲击荷载 吊篮结构 工作效率 减振性能 结构表面 频率设计 施工作业 围护结构 维护方便 小幅振动 液体振荡 滑动 强风 高层建筑 有效地 风速 紧贴 施工 安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作业抗风减振吊篮,包括滑动导轮,还包括TLD水箱,所述滑动导轮固定安装在吊篮侧壁的外侧,用于在结构表面滑动;所述TLD水箱固定安装在吊篮内部,紧贴吊篮侧壁。根据作业时的风速、吊篮自身频率以及液体振荡频率设计得到MTLD装置数量和结构尺寸,利用MTLD装置良好的减振性能来减小吊篮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小幅振动以及强风导致的大幅振动;该新型吊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装和维护方便,能有效地减小吊篮的振动,保证吊篮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减小吊篮对高层建筑等围护结构的冲击荷载,同时提高高空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作业抗风减振吊篮,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或大跨度桥梁高空作业。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如电视塔、烟囱和冷却塔等)一座座拔地而起。而在这些超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大跨度桥梁的运维阶段,施工人员常需在100m以上的高空完成结构外立面的检测、清洗和修缮等工作。高空作业设备和人员在复杂的风场环境中从事着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特别是在突发的大风情况下,超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大跨度结构的角部和顶部风场相较于平稳情况更为复杂。
超高空作业设备和人员处在复杂的风环境内,一方面由于受大气边界层的影响,风速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100米以上的高空风速会远大于地面风速;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干扰导致其周围的风场非常复杂,尤其是在建筑物顶部和角部的气流分离区以及近尾流漩涡影响区;在周围临近结构物干扰下的风场将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研究高空作业在复杂三维风场下的特性,研发新型抗风性能强的高空作业吊篮,提高高空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现有的高空作业吊篮风阻系数大、抗风性能差,在高空作业易发生各种类型的风致振动。在局部强风作用下,吊篮甚至有可能被风吹起并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发生撞击,这既会对高空作业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也会造成高层建筑外幕墙的破坏或损伤。
为了减小吊篮作业时的振动,在目前的实用新型专利中采取的措施大多以增设防风装置(CN202497073U)、增加吊篮配重(CN203347208U)、增加设固定装置(CN203922648U)等方法。增设防风装置主要是以安装缆风绳为主,是从建筑物顶部到底部拉通两根钢绳,吊篮侧面通过挂钩等装置与钢绳连接从而达到固定减振的目的。然而这种方法成本较高并且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物,同时对建筑物外部美观有一定影响。
增加配重主要是通过增加吊篮的重量以达到减小吊篮振动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会减少吊篮的允许荷载,对吊篮携带的设备限制增大,并对施工人员工作产生一定影响,降低了工作效率。
增设固定装置主要是通过外部附加装置连接吊篮和建筑物表面使得在吊篮振动时能及时将吊篮与建筑物幕墙进行连接达到固定的目的。当前对于吊篮抗风性能的改进主要是从此点入手,如现有专利中的吸盘、伸缩臂、吊篮固定锁扣等发明,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固定吊篮,减小了风对其影响的作用,但是此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于避免小幅度振动的情况,只是借助外力来固定,并没有从吊篮本身来解决根本问题。也有在吊篮底部安装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方法,当风对吊篮作用时,吊篮发生摆动并将能量传给阻尼器,经过计算的阻尼器会产生相反的摆动力,从而使得吊篮的振动减少。但是其存在有效频带较窄,控制效果不稳定的缺陷。
因此,为了减小吊篮在高空作业的抗风稳定性,减小经济上的损失,杜绝人员伤亡事故,提高吊篮工作的安全性,有必要开发新型的超高空作业抗风吊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高空作业吊篮的不足,提出一种高空作业抗风减振吊篮,可以减小吊篮在大风作用下的振动,避免因吊篮风致振动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结构损伤等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2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