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感应式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2144.7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1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何厚龙;袁建波;韩炎兵;祝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和而泰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感应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摸屏,特别涉及一种电容感应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例如抽油烟机、电话、电饭煲等一般都带有显示屏和按键,按键一般都是采用机械式按键。按键和显示屏分开设置,这样按键与面板之间存在间歇,这样的结构会给产品带来不便。例如,抽油烟机、电饭煲一般是放在厨房里,油烟会进入混入按键与面板的间歇中,不容易擦拭,并且油烟进入按键面板中,容易对按键面板造成损坏。再例如电话机、手机,使用时非常频繁,其结构复杂,费材料,增加了成本。现有的家用电器,也有采用微电脑按键的(例如电饭煲),是在其外表上贴有一层PVC膜,从外表面上看,是一个整体,但揭开PVC膜并不是一个整体,按键之间还是存在间歇,即按键安装板子上设有按键孔位,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整体结构。
中国专利公开号:105045421A,公开日:2015-11-11,公开了一种触摸屏,包含:触控芯片及若干根感应线;触控芯片用于向若干根感应线依次输出高频的触摸扫描信号;该触摸屏还包括:加热模块,该加热模块通过在各感应线上叠加直流电压,对触摸屏进行加热。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触摸屏上加入了加热模块,该加热模块通过在各感应线上叠加直流电压,对触摸屏进行加热,从而提升触摸屏的温度,这种做法,即有利于避免触摸屏因温差过大(如环境温度远大于屏幕表面的温度)出现水汽,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又能有效地避免因在触摸屏中另加一层加热层而导致触摸屏厚度增加而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此技术方案依然存在按键和显示屏分开设置,这样按键与面板之间存在间歇,这样的结构会给产品带来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按键和显示屏分开设置,这样按键与面板之间存在间歇,这样的结构会给产品带来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容感应式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感应式触摸屏,与家用电器的MCU相连接,包括基板、若干个按键、保护层、引线、显示装置和电容触摸IC,所述的按键镀设在基板上,所述基板对应显示装置的显示屏的位置开设有天窗口,所述显示屏配设在所述基板的背面,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按键均通过引线与所述触摸IC连接,所述触摸IC与MCU连接,所述基板的正面覆盖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结伴接触的一面蚀刻有若干个按键图形,基板上每个所述的按键均与一个按键图形对应。触摸屏通过在基板上设置按键和显示装置,将显示屏和按键封装在一起,使得其结构紧凑,提高了产品性能;在基板上镀上金属按键,按键与基板不管从保护层内部看还是从保护层外部看都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真正的一体结构,简化了按键的结构,节约了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对应显示屏的位置为透明保护层。
作为优选,所述电容触摸IC配设在所述基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基板为塑料基板,所述按键为纯银或纯铬制作的按键。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手指接近相应图案的按键,触摸IC便能检测到手指与按键间的电容变化,MCU根据电容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操作,并将相应的内容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装置为LED指示灯、数码屏或液晶显示屏。
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触摸屏通过在基板上设置按键和显示装置,将显示屏和按键封装在一起,使得其结构紧凑,提高了产品性能;在基板上镀上金属按键,按键与基板不管从保护层内部看还是从保护层外部看都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真正的一体结构,简化了按键的结构,节约了成本。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手指接近相应图案的按键,触摸IC便能检测到手指与按键间的电容变化,MCU根据电容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操作,并将相应的内容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饭煲的按键显示屏部分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饭煲的按键显示屏部分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时A处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显示装置,3、按键,4、引线,5、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和而泰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和而泰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21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烯基(全氟烷基)次膦酸
- 下一篇:用于合成杂环氧化氢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