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1152.X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1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政伟;石淼;郭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20;C08F10/06;C08F2/01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7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积 丙烯 聚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采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的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属于化工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丙烯聚合釜是制备聚丙烯的化工设备。在现有技术中,丙烯聚合釜大多为双螺带搅拌系统,其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消耗功率较大。而且丙烯聚合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对于本体聚合,由于丙烯浓度高,反应激烈,因此撤热是控制好反应的关键。撤热效果与换热结构紧密相关,传统的换热结构一般是指形管,物料流动和换热能力一般,对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形成制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其通过强化搅拌和换热性能,加强了丙烯聚合釜的搅拌效果,强化了物料流动,提高了换热能力,从而使得单釜产量和产品质量均得到了提高。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包括电机、减速器、上封头、内筒、下封头和搅拌轴,所述内筒的上下端分别密封焊接上封头、下封头,内筒、上封头和下封头组成密封的釜体;所述上封头顶部设有上凸缘,机架固定在上凸缘上,机架上安装电机和减速器;所述搅拌轴竖直设置在釜体中心,搅拌轴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半部分的外壁上焊接有上夹套,上夹套与内筒上半部分之间设有螺旋形上导流板,上夹套、内筒上半部分和螺旋形上导流板构成上螺旋形冷却水道,在上夹套下端外壁上设有上冷却进水口,在上夹套上端外壁上设有上冷却出水口,所述上冷却进水口和上冷却出水口与上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所述内筒下半部分和下封头的外壁上焊接有下夹套,所述下夹套与内筒下半部分和下封头之间螺旋形下导流板,下夹套、内筒下半部分、下封头和螺旋形下导流板构成下螺旋形冷却水道,在下夹套下端外壁上设有下冷却进水口,在下夹套上端外壁上设有下冷却出水口,所述下冷却进水口和下冷却出水口与下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所述上夹套与下夹套之间通过夹套隔圈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筒内部设有至少一组U形换热管,所述U形换热管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内筒内壁上,至少一组U形换热管在内筒内壁上周向均布;所述U形换热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螺旋导流板,内管、外管和螺旋导流板构成螺旋流道;所述U形换热管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螺旋流道一端连通,螺旋流道另一端与内管一端连通,内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贯穿设置在所述内筒和上夹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冷却进水口的进水方向为下螺旋形冷却水道的切线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器包括双螺旋带搅拌桨叶、单螺带搅拌桨叶和直搅拌桨,所述双螺旋带搅拌桨叶固定在搅拌轴下端,所述单螺带搅拌桨叶固定在搅拌轴上部,所述直搅拌桨固定在搅拌轴下部且位于双螺旋带搅拌桨叶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螺旋带搅拌桨叶通过第一双横梁支架和第二双横梁支架固定安装在搅拌轴上,第一双横梁支架和第二双横梁支架一下一上地固定在搅拌轴下端且相互垂直,所述双螺旋带搅拌桨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具有上升螺旋面的底部螺带,所述底部螺带下端与第一双横梁支架的横梁外端固定连接,底部螺带上端与第二双横梁支架的横梁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单螺带搅拌桨叶通过单横梁支架和第三双横梁支架固定安装在搅拌轴上,若干个单横梁支架等间距固定在搅拌轴上部,所述第三双横梁支架设置最上方的单横梁支架的上方且固定在搅拌轴上,所述单螺带搅拌桨叶包括一根连续平滑的具有上升螺旋面的螺带,单螺带搅拌桨叶下端与第二双横梁支架的横梁端部固定连接,单螺带搅拌桨叶上端与第三双横梁支架的横梁端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双横梁支架包括夹壳和两根横梁,所述夹壳箍抱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两根横梁固定在所述夹壳外壁上,两根横梁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横梁为截面自内端向外端逐渐变小的变截面梁;所述第二双横梁支架和第三双横梁支架的结构与第一双横梁支架相同,所述单横梁支架与第一双横梁支架的区别仅在于少了一根横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的底部的竖撑板,所述竖撑板的所述横梁底边自内端向外端逐渐向上倾斜,横梁底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2~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带上升螺旋面的螺旋升角为13~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螺带上升螺旋面的螺旋升角为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夹套底部与下凸缘连接处设计有挠性结构;所述内筒的测温口处设计有挠性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11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下气驱发电机
- 下一篇:转子冲片、单相异步电机和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