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流程板管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0865.4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8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龙宗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擎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9/02;F28F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李潇潇 |
地址: | 2504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流 程板管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流程板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换热器不能协调好耐高温高压和良好的换热性能,即耐高温高压的换热器换热效率一般都不太高,反之亦然。现在使用的传统换热器对有相变的换热过程不能保证充分换热,需要多个换热器连续工作才完成该过程,这带来了整个换热系统整体造价和占用体积的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流程板管式换热器。该换热器在壳体内布置换热管束和换热板片,相继进行换热,既能保持换热器压降较低的同时又能将换热系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即提高了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效能。相比其他类型换热器,双流程板管换热器解决了冷凝过程与冷却过程不能相继换热的问题,对于冷凝换热过程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同时具有节能高效、耐高温、耐高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双流程板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封头、排空接管、左管板、右管板,还包括换热管和换热板片,换热管固定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多个换热板片拼接组成换热板片组并固定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在换热板片上设有导流孔,所述换热板片组与换热管形成连通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左管板和右管板均通过焊接方式与换热管和换热板片固定在一起,左管板和右管板与壳体固定在一起,在左管板和右管板上均设有与换热板片上的导流孔对应的孔。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板片上的导流孔在换热板片上背向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位于壳体内上部,换热板片位于壳体内下部,所述壳体内对应封头位置被隔板隔成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分别与换热管和换热板片对应并连通。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大部分传统换热器不能协调好耐高温高压和良好的换热性能的问题,即耐高温高压的换热器换热效率一般都不太高,反之亦然。同时传统换热器对有相变的换热过程不能保证充分换热,需要多个换热器连续工作才完成该过程,这带来了整个换热系统整体造价和占用体积的升高。本实用新型能满足相变流体的相继换热需求,完成能源的深度回收,具有高效节能、节省占地空间和换热系统造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流体在换热板片及换热管内相继流动的流动轨迹示意图。
图中:
1左封头、2排空接管、3左管板、4壳侧出口接管、5壳体、6右管板、7 热侧流体进口接管、8右封头、9热侧出口接管、10壳侧流体进口接管、11换热板片、12隔板、13换热管、14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用新型包括壳体5、两个封头,分别为左封头1和右封头8、排空接管2、左管板3、右管板6,还包括换热板片11和换热管13。在壳体上对应两个封板之间设有壳侧出口接管4和壳侧流体进口接管10,在两端的封头上分别设有排空接管2和热侧流体进口接管7,对应热侧流体进口接管 7的封头上还设有一热侧出口接管9。多个换热板片拼接组成换热板片组并固定设置在换热器的壳体内,在换热板片上设有导流孔14。换热管也固定设置在换热器的壳体内,换热板片组与换热管可形成连通通道。左管板和右管板均通过焊接方式与换热板片和换热管固定在一起,左管板和右管板与壳体固定在一起,在左管板和右管板上均设有与换热板片上的导流孔对应的孔。换热管位于壳体内上部,换热板片位于壳体内下部,所述壳体内对应封头位置被隔板隔成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分别与换热板片和换热管对应并连通。
如图3和图4所示,换热板片上的导流孔在换热板片上背向交错布置,增大换热流程路线,如图5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擎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擎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08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