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架空单轨电车乘客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0813.7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7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亚 |
主分类号: | B61B3/02 | 分类号: | B61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单轨 电车 乘客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空单轨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尤其是电车不占车道、不受红灯限制、不会被堵在途中的运输效率高的安全可靠的架空单轨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电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自1881年发明以来已使用了百多年。其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因而倍受青睐。但传统电车的运行方式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必定制约它的普及。
传统电车的运行方式存在以下严重问题。
其一,传统电车的体积和公交车一样庞大。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期,街道上众多电车和公交车混杂在一起争先恐后,为繁忙城市交通添堵,严重阻塞交通。
其二,大城市交通不畅司空见惯。遇到堵车,传统电车只耗电不前行。有的乘客担心迟到,无可奈何;有的乘客担心误时登机或约会,坐立不安;有的乘客急病待救,心急如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重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其三,传统电车开到路口,遇上红灯,只得耐心等待,既降低运输效率,又浪费能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想了许多办法。
最先的解决办法是修建地铁。虽然上述三个问题回避了,但地铁造价高,建造时间长,线路受限,站点之间距离大乘车不方便,万一隧道进水或发生火灾伤亡非常严重。
近来我国发明了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叫“巴铁”,其横跨两个车道,上层载客,下层镂空,小汽车从其底部穿行,占用的路面资源较小。但其仍不理想:“巴铁”行驶的线路半封闭,小汽车只能在车站的入口和出口进入和离开其行驶线路,占道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巴铁”转弯时,后面的汽车须停下来让其转过后才能继续开行,给尾后两车道上众多汽车带来不便,怨声载道;路口遇到红灯时仍然要停下来等绿灯;遇到堵车,其仍然受堵,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若有汽车被撞坏在前方轨道上,其庞大身躯碾压过来,汽车连车带人粉身碎骨,造成更严重二次车祸;其体积大,载客量大,如果被撞坏,“巴铁”上乘客的伤亡非常严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附带伤亡和破坏也很严重;汽车从其“肚里”穿行,司机心理压力大,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这些创新,有的解决问题不彻底,有的牵出了新的问题。
只有彻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城市交通的拥堵才能缓解,群众出行才会方便快捷。
彻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大城市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车不占车道、不受红灯限制、不会被堵在途中的运输效率高的安全可靠的架空单轨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架空单轨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包含轨道上的钢轨、电车、车站的站台、站台上方的雨棚、墩柱、板梁、防止钢轨中部向下弯曲的装置。
钢轨的横断面为工字形,其含上板、下板、轨腰,该上板的上表面水平,该下板露出的上表面水平,该轨腰两侧之一的侧面竖直。
墩柱为竖立承重柱;在有隔离带的街道,多个墩柱沿该隔离带的地面纵向分布,墩柱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隔离带的地面固紧连接;宽度大于一根钢轨额定长度的路口叫做大的路口,在大的路口墩柱的下端与没有车道的地面固紧连接;宽度等于或小于一根钢轨额定长度的路口叫做小的路口,在小的路口不设置墩柱;在始发站或终点站,多个墩柱的高度减小且沿同一弧线分布,墩柱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地面固紧连接;在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多对墩柱沿该街道纵向分布,每对墩柱的两个墩柱的下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街道两侧之一的地面固紧连接。
板梁为长方体形板块,其横向宽度大于纵向长度大于竖直厚度;在大的路口或有隔离带的街道,墩柱的水平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板梁中部的水平下表面固紧连接,该板梁的横向两端的端面分别从墩柱两侧之一向外伸出,且分别位于邻近墩柱的汽车反向运行的两个车道之一的上方;在始发站或终点站,板梁的外端面沿径向从墩柱外侧向外伸出,该板梁的里端面与该墩柱的内侧面齐平;在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板梁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一对墩柱的两个墩柱之一的上表面固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亚,未经李新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08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