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乙腈精馏尾气处理用高效降膜吸收冷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0077.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3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绍帅;邹建峰;李华青;傅鹏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中汇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55 | 代理人: | 王伟霞 |
地址: | 261108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乙腈 精馏 尾气 处理 高效 吸收 冷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乙腈精馏尾气处理用高效降膜吸收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乙腈溶剂在现代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能源、电子、环保、食品等行业。乙腈溶剂使用后变为废乙腈,废乙腈根据行业不同含有不同的有机物杂质,传统方法一般是对废乙腈进行直接焚烧处理,这样造成了重大的资源浪费;而废乙腈资源化回收利用是一种比焚烧法更加有效的方法,对节能减排非常有效,但在废乙腈资源化回收利用的精馏分离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含乙腈废气挥发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回收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现有废乙腈精馏尾气处理工艺采用喷淋吸收塔,废乙腈精馏尾气里的有机挥发组分(主要为乙腈、甲醇、丙酮)去除率仅能达到90%,且吸收剂需求量大,后续处理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废乙腈精馏尾气处理用高效降膜吸收冷凝装置,该装置既可减少吸收剂的消耗量,同时还提高了尾气中有机挥发组分的去除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乙腈精馏尾气处理用高效降膜吸收冷凝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多根相互平行且装有填料的列管;所述壳体的底部一侧设有废气进口,所述壳体的上部一侧设有吸收剂进口;所述壳体的中部一侧设有载冷剂进口,另一侧设有载冷剂出口;所述上封头的顶部设有清洁气体出口,所述下封头的底部设有吸收冷凝液出口。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部两端分别设有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列管贯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通过连接元件或焊接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撑板距所述列管的上端距离为2-5cm。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列管为装有Q环填料的列管。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封头和下封头,壳体的内部设有多根相互平行且装有填料的列管;壳体的底部一侧设有废气进口,壳体的上部一侧设有吸收剂进口;壳体的中部一侧设有载冷剂进口,另一侧设有载冷剂出口;上封头的顶部设有清洁气体出口,下封头的底部设有吸收冷凝液出口。通过废气进口废乙腈精馏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入壳体内部,沿着装有填料的列管内壁自下向上流动,并与吸收剂进行有效接触,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废气与吸收剂的接触面积,延长了接触时间;此外载冷剂通过载冷剂进口进入壳体内部,通过列管与废气和吸收剂进行热量交换,有效降低废气里的有机物的挥发度,大大提高冷凝及吸收效率,最终可使废气中有机挥发组分的去除效率达到99.99%,同时还降低了对吸收剂的消耗,吸收剂的使用量仅为喷淋吸收塔的10%。
由于壳体的内部两端分别设有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列管贯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通过连接元件或焊接方式安装在壳体内部。采用这一设置,对壳体内的列管起到固定的作用。
由于上支撑板距列管的上端距离为2-5cm。采用这一设置,可使吸收剂沿着列管内壁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沿a-a向的剖视图;
其中,1-壳体,2-上封头,3-下封头,4-列管,5-废气进口,6-吸收剂进口,7-载冷剂进口,8-载冷剂出口,9-清洁气体出口,10-吸收冷凝液出口,11-上支撑板,12-下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废乙腈精馏尾气处理用高效降膜吸收冷凝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封头2和下封头3,壳体1的内部设有多根相互平行且装有填料的列管4;壳体1的底部一侧设有废气进口5,壳体1的上部一侧设有吸收剂进口6;壳体的中部一侧设有载冷剂进口7,另一侧设有载冷剂出口8;上封头2的顶部设有清洁气体出口,下封头3的底部设有吸收冷凝液出口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中汇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潍坊中汇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00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