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形接地暗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9777.2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2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凤;刘澄波;唐旭东;朱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12 | 分类号: | H02G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形 接地 暗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方形接地暗盒。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内往往容纳大量的110kV及220kV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考虑综合管廊的维护管理人员任意接触电力电缆时的安全电压要求,上述电力电缆的金属层需要严格接地。管廊内电气保护接地与监控系统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要求不高于1欧姆。当综合管廊本体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需外接人工接地体。
工程设计阶段往往难以计算综合管廊的实际接地电阻,从安全上,一般采用沿管廊纵向间隔预埋接地连接钢板,土建施工完成后在预埋接地连接板的外侧涂沥青进行防腐。
然而,实际工程应用中很多预埋的接地连接板并无接地连接需求,由于预埋的接地连接钢板与综合管廊土建壁板内钢筋相连,若连接板外侧疏于防腐处理,其长期与土壤接触易受化学腐蚀,进而会影响管廊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预埋接地连接钢板且适用于潮湿环境及腐蚀性环境的方形接地暗盒。
一种方形接地暗盒,包括:
方形盒体,所述盒体一面开口;
连接板,位于所述盒体外,与所述盒体侧壁的边缘连接,并垂直于所述盒体侧壁;
接地连接部,一端位于盒体内,另一端穿出与所述开口相对的所述盒体的底部;
盖体,盖合于所述开口;
扣合部,设置在所述盖体的边缘,所述连接板卡合于所述扣合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成对设置,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相对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成对设置,所述扣合部在所述盖体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连接板在所述盒体的设置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的端部与所述扣合部的本体活动连接,所述扣合部的端部向靠近所述扣合部本体的方向弯折形成扣槽,所述扣槽与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侧壁靠近所述开口的内表面设有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边缘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卡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四个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凸起在所述盖体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卡槽在所述盒体的设置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设有槽孔和弹性垫圈,所述槽孔开设于所述盖体,所述弹性垫圈位于所述槽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盒体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自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穿出所述盒体底部并沿着平行于所述盒体底部的方向延伸。
上述接地暗盒的接地连接部一端与壁板内的横向钢筋连接并浇注于混凝土中,另一端位于盖体与盒体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因此,能够避免外界的侵蚀或腐蚀。其中,盖板和盒体采用扣合式连接,安装方便,能够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方形接地暗盒所适用的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综合管廊标准断面接地布置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方形接地暗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盖体的扣合部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盖体的扣合部处于扣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盖体的正视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接地暗盒移除盖体的正视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方形接地暗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的接地暗盒移除盖体的侧视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盖体的正视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盖体的侧视图;
图12-15为一实施例的方形接地暗盒的应用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9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