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倒U型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7296.8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9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田介花;蒋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00 | 分类号: | H02S20/00;H02S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4 | 代理人: | 王尧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组件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双玻/双面太阳能光伏组件倒U型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光伏系统的生产、安装和运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玻/双面高效率组件以其独特的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快速发展,但双玻、双面组件的安装方式发展却相对滞后,目前大部分是沿用普通单玻组件的安装方式,传统的安装方式用于双玻/双面组件的安装存在多方面的缺点,未能充分利用双玻/双面组件自身构造上的优势。双玻/双面组件即为上、下两层玻璃,玻璃之间嵌装电池片,装单面电池片即为双玻组件,装双面电池片即为双面组件,双玻/双面组件结构上最大特点是有上下两层玻璃,各向强度、刚度、稳定性均优于单玻组件,在结构安装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减少辅材及构配件的用量,降低电站建设前期投入,缩短投资回收周期,增大项目投资收益。
传统组件可分为有边框和无边框两种形式:有边框的大多为全边框模式,此种模式边框材料用量大,组件加工工序复杂,加工速度慢,不能很好体现双玻/双面组件特殊构造优势;无边框的组件,虽然减少了组件出厂时的边框材料和加工工序,但是对现场安装要求较高,需要花费更大的材料、设计及人工成本生产与之配套的安装转换件,且就目前行业内采用安装方式来看,很难保证组件安装后的牢固性、耐久性和准确性。如何充分利用双玻/双面组件自身构造上的优势,对组件真正做到量身定制,提高安装的可靠性、耐久性,降低成本,方便加工、运输和安装,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最根本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倒U型固定结构,根据双玻/双面组件的受力性能量身定制,弥补目前双玻/双面组件在实际安装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切实做到安全可靠、发电效益好、原材料用量省、车间加工简单便捷,现场安装高效方便等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倒U型固定结构,它包括倒U型组件固定装置和光伏组件,所述的倒U型组件固定装置上具有卡接光伏组件的凹槽,前述凹槽内具有结构胶粘接层,前述结构胶粘接层将组件固定装置和光伏组件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任一侧均安装至少一组组件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倒U型组件固定装置包括边框主体,前述边框主体的下方连接固定底板,边框主体的侧边具有卡接光伏组件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底板为倒U型,前述倒U型固定底板上具有上垫片和下垫片,前述上垫片和下垫片上均开设对应的螺栓孔,倒U型固定底板与下垫片的连接面上设有定位孔,通过螺栓将倒U型组件固定装置安装在光伏组件安装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胶粘接层所采用的结构胶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固定装置采用横断面贯通型铝合金型材,便于加工和批量生产;固定装置与组件玻璃板结合方式采用结构胶粘接层粘接,相比传统压块安装内嵌橡胶垫而言更加牢固可靠、使用年限更长、抗老化性能更佳、更加有效防止组件脱落、组件与固定装置柔性的结合方式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根据双玻/双面组件受力性能分段设置,在保证安全可靠前提下大大减少了组件边框材料用量,有效的降低了组件成本,设计上真正做到了量身定制。
本实用新型中,单个固定装置可以采用一排或一排以上螺栓孔安装,与传统压块单排螺栓孔安装相比,更加牢固可靠,且能有效防止组件相对于安装孔旋转错位导致脱落等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组件两侧的固定装置对组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降低组件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组件损坏。
本实用新型中,组件采用U字形固定装置 ,安装面设置在U型底板上,相比于侧面连接,有效的降低了安装面积,增大了面积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与光伏组件的连接成型在车间完成,安装环境和安装设备以及安装精度都能够有效控制,并有严格的出厂质量检测,能够有效减少因施工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一而产生的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72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车载太阳能光伏板布置方阵
- 下一篇:太阳能光伏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