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灯装置以及具有其的监控摄像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1832.3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6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如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5;F21V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1 | 代理人: | 徐丁峰,付伟佳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装置 以及 具有 监控 摄像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摄像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红外灯装置以及具有该红外灯装置的监控摄像机。
背景技术
现在的监控摄像机,当夜晚环境时一般都会开启红外灯来补光以实现监控现场。
现有监控摄像机的红外灯一般包括由灯板和焊接在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外灯板组件。单颗发光二极管的功率很小,为了实现夜晚补光的目的,需要集合几十颗的数量才能照射到30米左右的距离,所以灯板需要做得很大,相应的产品的体积就增大。此外,在红外灯板组件的前方还设置有玻璃保护罩,玻璃保护罩通常通过胶水粘合至监控摄像机的前盖上。然而,为了配合较大体积的红外灯板组件,玻璃保护罩的直径相应地增大。玻璃保护罩的直径越大,粘合出现漏水的概率越大,监控摄像机放在户外使用时隐患越高。
因此,需要一种功率足够大且体积较小的红外灯装置。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灯装置以及具有其的监控摄像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红外灯装置,包括:红外灯板组件,其包括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灯板上的阵列红外灯;以及保护罩,其设置在所述阵列红外灯的前方,且所述保护罩的数量与所述阵列红外灯的数量相匹配,以分别保护相对应的阵列红外灯。
示例性地,所述阵列红外灯的数量为1-4个。
示例性地,所述红外灯装置还包括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设置在所述红外灯板组件与所述保护罩之间,所述透镜组件包括透镜支架和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架上的透镜,所述透镜用于调节所述阵列红外灯发出的红外光的照射距离和照射角度。
示例性地,所述透镜组件的数量与所述阵列红外灯的数量相匹配。
示例性地,所述透镜支架安装在所述灯板上,所述透镜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透镜支架。
示例性地,所述透镜支架包括筒状的主体,所述主体的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灯板,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外围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透镜的边缘可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并由所述弹性卡扣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示例性地,所述主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光层。
示例性地,所述灯板为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监控摄像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盖上具有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镜头,所述镜头安装至所述第一视窗;以及如上所述的任一种红外灯装置,所述红外灯装置的红外灯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保护罩安装至所述壳体的第二视窗。
示例性地,所述红外灯装置包括多个所述阵列红外灯,多个所述阵列红外灯均匀地布置在所述镜头的周围。
本申请采用阵列红外灯来制作监控摄像机的红外灯装置,用于夜间或光线较暗场所的补光。单颗阵列红外灯的功率可以达到普通发光二极管的功率的几十倍,因此,在照射相同或更远距离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阵列红外灯的使用数量,减小灯板面积,进而缩小产品体积。此外,由于每颗阵列红外灯的前方均配置有各自的保护罩,因此每个保护罩的面积可以缩小到原来的1/3以上。在此情况下,用胶水将保护罩粘合至壳体的前盖时会大大降低出现漏水的概率。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监控摄像机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灯装置的分解图;以及
图3是图2中的透镜支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18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侧装式散热功能的高速球摄像机
- 下一篇:一种分离式智能模拟视频切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