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用净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1227.6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9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厚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净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净水厂常规工艺采用:絮凝—沉淀—过滤—消毒。这样处理过后的水一般都达不到直接饮用水的标准,并且大部分净水厂饮用水消毒主要采用氯气消毒,净水厂为防止自来水中的细菌和藻类的诞生,氯气的投加量大大上升,保证用户出水口余氯大于或等于0.05mg/L。不适合直接饮用。现有的净水设备一般都是通过膜过滤,把水中不管有害的有益的物质全部直接过滤掉。这样不仅设备中的过滤膜要经常跟换,而且水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也被过滤掉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去除有害物质、保存水中对人体有益矿物离子的家用净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家用净水装置,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电极箱、过滤装置和清水罐,其中,所述电极箱内设置有两絮凝电极。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两絮凝电极外接220~380V、50~80Hz的交流电源。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粗滤网、活性炭层和精滤膜。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粗滤网孔径为5~1μm,精滤膜孔径为0.01~0.1μm。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冲洗阀门和第二冲洗阀门,所述过滤装置靠近精滤膜的一侧与第一冲洗阀门、清水罐依次连通,过滤装置靠近粗滤网的一侧与第二冲洗阀门连通。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水泵和送水管,所述过滤装置靠近精滤膜的一侧与水泵、送水管和清水罐依次连通。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浮球阀和控制电路,所述浮球阀、水泵和絮凝电极与控制电路信号连接,其中,所述浮球阀设置于清水罐内、检测清水罐内实时水压数据并传送给控制电路,当实时水压数据超出设定的水压数据范围时,控制电路控制水泵和絮凝电极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净水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两絮凝电极,可发射高频电磁场,水中的细菌、藻类以及一些有害物质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起灭杀作用,然后使一些物质分离带电,带异种电荷的粒子相互吸引,形成颗粒较大的物质;
(2)通过设置粗滤网能够过滤较大的颗粒物质和一些絮凝体;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铁锈等;精滤膜用于吸附水中的氯化物等有毒化学物质,以及铅等重金属以及氯气残留物质;
(3)对电解后的水进行过滤、吸附、过滤等一系列净化处理,所述清水罐容积较大,用于储存处理过后的水,可以达到随时想用,随时拥有干净的直饮水,并且反冲洗时也非常方便;
(4)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化学处理与过滤相结合的结构,形成新的净水装置,处理水中的杂质以及一些有害物质,并且保留了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其结构简单,可直接于饮水装置上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家用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家用净水装置,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电极箱1、过滤装置2和清水罐3。
电极箱1内设置有两絮凝电极11,通过絮凝电极11发射高频电磁场,水中的细菌、藻类以及一些有害物质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起灭杀作用,然后使一些物质分离带电,带异种电荷的粒子相互吸引,形成颗粒较大的物质。具体的,所述两絮凝电极11外接220~380V、50~80Hz的交流电源。
过滤装置2,对通过电化学处理后的水过滤、吸附、过滤等一系列净化处理,去除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留有益矿物质成分。具体的,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依次设置的粗滤网21、活性炭层22和精滤膜23。优选的,所述粗滤网21孔径为5~1μm,精滤膜23孔径为0.01~0.1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12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