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9436.7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3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宏科瑞纳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H05B6/36;H05B6/0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3 | 代理人: | 吕培新,卢志文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 分段 盲区 加热 装置 | ||
1.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电磁加热模块(10),其特征是,各个电磁加热模块(10)横向直线排布、并相互隔开,相邻的电磁加热模块(10)的电磁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包括共用一根导线绕制而成的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电磁加热模块(10)首尾两端分别设有上接线端(A)和下接线端(B),上接线端(A)从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的外周引出,下接线端(B)从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的外周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设有偶数个,每相邻的两个电磁加热模块(10)构成一个电磁加热单元,各个电磁加热单元与独立的控制器连接;电磁加热单元中的第一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上接线端(A)接正极,第一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下接线端(B)与第二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下接线端(B)短接,第二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上接线端(A)接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的宽度为80mm至200mm;相邻两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距离为15mm至2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之间隔开3mm至10mm,以形成绝缘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之间绝缘区设有耐高温弹性导热层(1),耐高温弹性导热层(1)内设有多条换热通道(12),各条换热通道(12)相互平行、并贯穿耐高温弹性导热层(1)外周,换热通道(12)指向与电磁加热模块(10)直线排布的方向一致;还包括与单个电磁加热模块(10)中换热通道(12)数量相等的换热管(2),每根换热管(2)依次穿过各个电磁加热模块(10)中相对的换热通道(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2)为铁佛龙管,换热通道(12)的内径比铁佛龙管的外径少0.1mm至0.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每个电磁加热模块(10)对应位置处设有线圈测温点,相邻两个电磁加热模块(10)之间设有交界测温点,位于首尾两端的电磁加热模块(10)外端旁分别设有边界测温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呈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支座(20)和一导热外罩,导热外罩设置在支座(20)上,各个电磁加热模块(10)均设置在支座(20)上、并封装在支座(20)与导热外罩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宏科瑞纳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宏科瑞纳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94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滚轮翻面封蜡装置
- 下一篇: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