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控制电路的PCB布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8437.X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1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段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弘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02 | 分类号: | H05K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2101 北京市延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控制电路 pcb 布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控制电路的PCB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国内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量使用了PLC及单片机来完成简单而重复的工作,而PLC及单片机生产及售后维护中要经常进行软件输入的工作,无形之中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尤其是在PLC或单片机硬件、编程软件、程序、编程线缆不断升级及坏损遗失的时候,生产及售后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以往PLC控制柜都做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防水、防尘、隔温效果不理想,现场安装,接线工作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研制出本电气控制电路的PCB布局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气控制电路的PCB布局结构,包括PCB板和安装在PCB板上的RS锁存器U2、门电路U1、门电路U3、插件A、B、C和D、电容C11、C12、C13、C14、C15和C16、电阻R11和R12、阻排RN1、RN2、RN3和RN4;其中插件A、电容C11、C12、C13和C14、阻排RN1和RN2构成本地控制器,插件B、电容C15和C16、电阻R11和R12、阻排RN3构成远程控制器;
插件A和D依次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左部,插件B和C依次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右部,从而使插件A、B、C和D构成“11”形状,门电路U1、RS锁存器U2和门电路U3依次横向分布在PCB板的中上部,阻排RN1、RN2和RN3依次横向分布在门电路U1和RS锁存器U2的下部,阻排RN4位于阻排RN1的下部,电容C14、C13、C16和C15依次横向分布在PCB板的中下部,电容C12、C11、电阻R11和R12依次横向分布在电容C14、C13、C16和C15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插件A和D依次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左部,插件B和C依次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右部,从而使插件A、B、C和D构成“11”形状,从而方便该电路外接线缆,同时,充分利用了中间的空间,各元件摆放紧凑,为电路的小型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气控制电路的PCB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气控制电路的PCB布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气控制电路包括PCB板和安装在PCB板上的RS锁存器U2、门电路U1、门电路U3、插件A、B、C和D、电容C11、C12、C13、C14、C15和C16、电阻R11和R12、阻排RN1、RN2、RN3和RN4;其中插件A、电容C11、C12、C13和C14、阻排RN1和RN2构成本地控制器,插件B、电容C15和C16、电阻R11和R12、阻排RN3构成远程控制器;
插件A和D依次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左部,插件B和C依次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右部,从而使插件A、B、C和D构成“11”形状,门电路U1、RS锁存器U2和门电路U3依次横向分布在PCB板的中上部,阻排RN1、RN2和RN3依次横向分布在门电路U1和RS锁存器U2的下部,阻排RN4位于阻排RN1的下部,电容C14、C13、C16和C15依次横向分布在PCB板的中下部,电容C12、C11、电阻R11和R12依次横向分布在电容C14、C13、C16和C15的下部。
如图2所示为电气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如图2所示,插件A的1端通过阻排RN1接地,还通过电容C11、阻排RN1接地,插件A的2端通过阻排RN1接地,还通过电容C12、阻排RN1接地;插件A的3端通过阻排RN2接地,还通过电容C13、阻排RN2接地;插件A的4端通过阻排RN2接地,还通过电容C14、阻排RN2接地。
插件B的14端通过阻排RN3接地,还通过电容C15、阻排RN3接地;插件B的15端通过阻排RN3接地,还通过电容C16、阻排RN3接地;插件B的16端连接电源;插件B的13端连接电阻R11的一端;插件B的12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弘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弘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8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压变桨集成控制模块
- 下一篇:一种风力新能源车辆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