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7711.1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0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沈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扩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散膜,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吸附的扩散膜。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显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台式电脑显示器以及大尺寸液晶电视中广泛采用显示模组,对显示模组的性能要求也日趋提高,主要集中在提高亮度和照明均匀度上。在显示模组的组装中通常在导光板上方设置扩散膜,提高光的扩散均匀度,因此对扩散膜性能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显示模组在组装过程中,通常采用框贴或卡壳,光学扩散膜和导光板直接的距离太近,导致光学扩散膜的入光面接触导光板造成吸附,形成牛顿环影响光学效果,造成原材浪费、制成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光学扩散膜光学易吸附导光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吸附扩散膜,由于抗吸附粒子的介入,在显示模组的组装中表面形成空隙,便于空气和水气的流通,从而彻底改善吸附。具体包括一基材;至少一扩散复合层,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侧,所述扩散复合层包括扩散粒子和抗吸附粒子,所述抗吸附粒子形成表面凸起,所述表面凸起的高度为4-10μm。
进一步的,所述表面凸起的高度为4-6μm。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复合层包括一第一基质层和至少部分嵌入该第一基质层的扩散粒子和至少部分析出该第一基质层表面形成凸起的抗吸附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质层的厚度为10-20μm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复合层包含一扩散层,一抗吸附层,所述扩散层设置于基材的一侧,所述抗吸附层设置于扩散层远离基材的一侧,所述扩散层包括一第三基质层和至少部分嵌入该第三基质层的所述扩散粒子,所述抗吸附层包括一第四基质层和至少部分析出基质层表面形成凸起的所述抗吸附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复合层中的第三基质层的厚度为3-10μm,第四基质层的厚度为10-20μm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复合层中的扩散粒子的粒径为3-8μm。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复合层中的抗吸附粒子的粒径为10-20μm。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复合层远离基材一侧的粗糙度Ra值为0.3-0.4μm。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远离扩散复合层的一侧更包括一扩散复合层或一棱镜层或一扩散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B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的第六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的第七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抗吸附扩散膜的第八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7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反射透明光学膜
- 下一篇:扩散板、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及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