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及含该悬挂器的页岩气采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7066.3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8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敏;王大江;刘乔平;喻建川;刘军;古茜;彭楚翱;杨博文;陈晨;徐冠军;米瑛;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3/01 | 分类号: | E21B23/01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4000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气井 油管 悬挂 气采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井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及含该悬挂器的页岩气采气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页岩气采气井口的油管悬挂器,比如专利号201420497585.8,专利名称为一种页岩气井试气采气井口装置公开的油管悬挂器是直接安装于油管头四通内,无法与油管头四通上安装的平板阀形成密封。目前对页岩气的开发往往采用大规模、多层段的加砂压裂方法以获得工业气流;压裂过程中多频次的高压极易对油管头四通上端面的金属密封圈造成损害,金属密封圈一旦发生泄漏,会对采气井口造成安全隐患;同时更换金属密封圈则要拆除油管头四通上面的采气树,工作量较大,难于实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及含该悬挂器的页岩气采气系统,实现了保护和防止井内的气体从油管头四通上端面的金属密封圈处渗漏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其包括有竖向设置且呈圆柱状的悬挂器本体、及定位于该悬挂器本体下部的金属密封总成,所述悬挂器本体外圆周沿轴向方向设置有限位环槽,处于该限位环槽两端的悬挂器本体具有相同的最大外圆周直径,且在该限位环槽上端、下端的悬挂器本体的最大外圆周上对应设置有上组合密封圈、下组合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器本体下端具有轴径逐次缩小的阶梯轴结构,所述金属密封总成定位于该阶梯轴结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器本体沿中心轴向具有阶梯内孔,且该阶梯内孔的小径端处于所述悬挂器本体的下端。
一种含前述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的页岩气采气系统,其包括有油管头四通、连接于该油管头四通上端的平板阀、与该平板阀相连通的采气树,所述悬挂器本体上端、下端分别通过所述上组合密封圈、下组合密封圈对应配合于所述平板阀、所述油管头四通的内壁面上,其中,所述油管头四通、所述平板阀之间连接端面上的金属密封圈与所述限位环槽相对;所述金属密封总成密封配合于所述油管头四通的倒锥形内壁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器本体通过活动定位于所述油管头四通壁上的顶丝固定,该顶丝的一端定位于所述限位环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阀上具有连通所述限位环槽与平板阀外部的注脂通道,该注脂通道上配合有注脂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同时与油管头四通、平板阀的内壁面形成密封,使作业过程中的气体不能直接作用于油管头四通上端面的金属密封圈上,以此提高金属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防止因金属密封圈损坏发生井口气体泄漏的情形,也就实现了保护和防止井内的气体从油管头四通上端面的金属密封圈处渗漏等问题;另外,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上下端具有相同的最大外圆周直径,并以此形成密封,方便带压更换油管头四通上的金属密封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应用的页岩气采气系统结构图;
图3是图2中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的应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所示的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其包括有竖向设置且呈圆柱状的悬挂器本体2、及定位于该悬挂器本体2下部的金属密封总成4,悬挂器本体2外圆周沿轴向方向设置有限位环槽12,处于该限位环槽12两端的悬挂器本体2具有相同的最大外圆周直径,且在该限位环槽12上端、下端的悬挂器本体2的最大外圆周上对应设置有上组合密封圈1、下组合密封圈3。
具体地,悬挂器本体2沿中心轴向具有阶梯内孔,且该阶梯内孔的小径端处于悬挂器本体2的下端,该阶梯内孔用于悬挂页岩气井油管。并在悬挂器本体2下端具有轴径逐次缩小的阶梯轴结构,金属密封总成4定位于该阶梯轴结构上。
使用时,结合图1-3,并公开了一种含前述页岩气井油管悬挂器的页岩气采气系统,包括有油管头四通11、连接于该油管头四通11上端的平板阀6、与该平板阀6相连通的采气树5,悬挂器本体2上端、下端分别通过上组合密封圈1、下组合密封圈3对应配合于平板阀6、油管头四通11的内壁面上,其中,油管头四通11、平板阀6之间连接端面上的金属密封圈7与限位环槽12相对;金属密封总成4密封配合于油管头四通11的倒锥形内壁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7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