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灭火型水陆两栖飞机水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76827.3 | 申请日: | 2016-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6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 发明(设计)人: | 杜中潮;董峰光;闫平;刘木君;鲁礼菊;裴沛;朱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D1/18 | 分类号: | B64D1/18;A62C3/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51904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灭火 水陆 两栖 飞机 水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水箱,尤其是一种灭火型水陆两栖飞机水箱。
背景技术
我国森林资源辽阔,火灾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使用飞机进行空中灭火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灭火方法。我国现行设计的灭火型水上飞机上所采用的水箱结构为单水箱密闭结构,不设计有溢水泄压口,存水容量单一、容量较小,仅为8吨,且仅具有水面汲水功能,只能在广阔水域汲水,且效率低,使用条件有限,存水量不可,整体灭火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量大、存水量可控且效率更高的灭火型水陆两栖飞机水箱。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灭火型水陆两栖飞机水箱,包括汲水装置、注水装置、整体水箱和溢水装置;注水装置和汲水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整体水箱,整体水箱上方设有溢水装置。
上述整体水箱位于飞机重心附近,由水密端框、机身壁板和密封地板围成的舱体结构,共分前后2个存水区域,每个区域在对称中心处设置水密隔板,将存水区域划分了2个独立水箱,共计4个水箱。单个水箱位于水密端框之间设有防晃板,可减少水箱中的水在飞行过程中的晃动对飞机结构的冲击影响。
上述汲水装置共设置2处,位于飞机左右两侧,每个汲水装置连接两个水箱,包含汲水斗201、汲水管202、止回阀203、水箱蝶阀204、减速装置205;汲水斗201位于飞机机体下部壁板206外侧,同时与汲水管202连接,汲水管202与水箱连通,汲水斗201和汲水管202之间设有止回阀203,汲水管202与一侧水箱之间设有水箱蝶阀204;在汲水管202进入水箱的一端设有减速装置205。
上述注水装置共设置2处,位于飞机左右两侧,包括注水接头301和柔性卡箍连接器302连接,注水接头301一端安装于机体下部壁板处,用于连接地面注水设备,连接器302一端与汲水管202连接,可将注入的水通过汲水管202流入水箱区。
上述溢水装置共设置4处,为溢水管401,位于每个独立水箱上方,与水箱上部密封地板402和机体侧部壁板403连接,将水箱区与外界连通,保持水箱内外大气压力平衡,从而提高汲水效率与投水效率,同时在汲/注水时,可将汲/注水过程中的多余的水释放,防止对机体结构的冲击破坏。
本发明飞机水箱设置有6吨、9吨、12吨共3种存水模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存水量。且本发明可提供水面快速汲水,飞机在水面快速滑行过程中即可将水汲满,可满足20秒汲水12吨要求,比现有灭火飞机时间大大缩短。此外,本发明还设有地面注水功能,保证飞机能在远离水域的地方正常使用,减小了飞机对使用地域的限制。同时在灭火任务完成后,可释放注水装置阀门释放残余存水,防止残水冻结、腐蚀等对机体的破坏
本发明还增加了溢水装置,可保证飞机在水面快速汲水或地面注水时,水箱内外气压平衡,防止因压力差导致的汲/注水不畅,提高了汲水效率,并可将汲/注水过程中的多余的水释放,防止对机体结构的冲击破坏。此外水箱内部设置的防晃板也减少了水箱内水晃动对结构的冲击,提高结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灭火型水陆两栖飞机水箱装置示意图;
图2为整体水箱示意图;
图3为汲水装置示意图;
图4为注水装置示意图;
图5为溢水装置示意图;
图中,201为汲水斗;202为汲水管;203为止回阀;204为水箱蝶阀;205为减速装置;206为机体下部壁板;301为注水接头;302为柔性卡箍连接器;401为溢水管;402为密封地板;403为机体侧部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灭火型水陆两栖飞机水箱,包括汲水装置、注水装置、整体水箱和溢水装置;注水装置和汲水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整体水箱,整体水箱上方设有溢水装置,如图1所示。
上述整体水箱位于飞机重心附近,由水密端框、机身壁板和密封地板围成的舱体结构,共分前后2个存水区域,每个区域在对称中心处设置水密隔板,将存水区域划分了2个独立水箱,共计4个水箱,如图2所示。
单个水箱容积约为3吨,端框处与汲水管连通,水箱内设置有过水孔的防晃板,可减少水箱中的水在飞行过程中的晃动对飞机结构的冲击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6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制脱硫胺吸收剂发泡的方法
- 下一篇:人造石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