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无烟电子艾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5326.3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0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61221 | 代理人: | 李东京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无烟 电子 艾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便携式无烟电子艾灸器。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针灸推拿科室,艾条的温热效应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病人受益于艾条的治疗作用,但与此同时,医生与病人也要忍受艾条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的熏呛与侵害。
电子艾灸仪是根据传统艾灸的原理,结合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磁疗方法,能够进行温灸、隔物灸、发泡灸、化脓灸操作的现代艾灸仪器,便携式电子艾灸仪在保持传统所需要艾灸效果的基础上,消除了艾灸燃烧冒烟、污染环境、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弊端。将专用艾片,安置在具有发热元件及磁化装置的艾灸中,将灸头直接用可调整松紧的的缚带固定在被灸穴位上,当艾片被加热后,患者的皮肤同时被加热,其汗毛舒张,使艾片上的有效成分、挥发物迅速通过经络,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磁疗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目前现有的电子艾灸仪,产品成本高,价格比较高。同时需要固定的供电装置,一般需要采用交流电源220伏直接供电,通过交流-直流的转换,给控制系统供电,而实现治疗和保健功能,不方便携带,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烟熏、需要交流电源、不便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无烟电子艾灸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无烟电子艾灸器,包括加热室、原料腔和散热头,所述加热室位于底端,原料腔设置于加热腔和散热头的中间部位,所述加热室、原料腔和散热头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原料腔内装有艾叶有效成分提取液;
所述加热室内装有电子加热单元,所述电子加热单元包括单片机单元、向单片机单元供电并具有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模块的电源单元、与单片机单元相连的脉冲宽度调制单元、向单片机单元提供输入信号的按钮阵列单元,其中单片机单元包括单片机、以及和单片机相连的电压检测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室、原料腔和散热头之间的接口均为磁吸接口,加热室和原料腔之间、原料腔和散热头之间通过磁吸接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为 MSP430G2332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电阻为金属合金超低阻贴片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连接电源电压和地之间且串联相连的两分压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无烟电子艾灸器的整体为圆柱体,长度为150-200mm,直径为25-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 采用艾草有效成分的提取液作为艾灸原料,加热后的理疗效果与传统艾灸相似,并且不会像传统艾草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熏,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
2. 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器可以采用充电宝或外接电流来充电,并且两种电源模式的切换是不需要人为操作,直接通过单片机直接处理输入的电压值,来自动切换的。
3.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器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且直径25-30mm的设置使其更易对准需要艾灸的穴位,艾灸更为集中,疗效更好。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室;2、原料腔;3、散热头;4、艾叶有效成分提取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的便携式无烟电子艾灸器,包括加热室1、原料腔2和散热头3,加热室1位于底端,原料腔2设置于加热腔1和散热头3的中间部位,加热室1、原料腔2和散热头3之间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加热室1、原料腔2和散热头3之间的接口均为磁吸接口,加热室1和原料腔2之间、原料腔2和散热头3之间通过磁吸接口相连接。
原料腔内装有艾叶有效成分提取液4;采用艾草有效成分的提取液4作为艾灸原料,加热后的理疗效果与传统艾灸相似,并且不会像传统艾草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熏,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53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救援指挥系统
- 下一篇:增程式电混发电机与发动机曲轴联接应力卸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