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式莲藕收获机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3278.4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1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许洪斌;陈亚洁;刘妤;杨岩;卢腊;余俊炜;王伦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31/00 | 分类号: | A01D31/00;G05D2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莲藕 收获 机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式莲藕收获机具。
背景技术
莲藕是一种经济效益好、食用价值高的特色农产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莲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超过6000多万亩。但莲藕也是一种易种难收的农产品,其采挖方法目前主要依靠人工,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而且挖净率低,藕损伤严重,这制约了莲藕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莲藕收获机具大多采用高压喷水式收获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水泵将藕田中的水经过滤后增压输送至高压水枪,而后经安装在高压水枪底部的射流喷头形成射流,反复冲洗覆盖在莲藕上面的泥土,直至莲藕自动浮出水面。但现有的挖藕机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高压水枪反复冲刷,能耗高、作业时间长;2)工人需要水下作业且高压水枪不易控制,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3)水下环境复杂,水循环过滤系统故障频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高压喷水式收获机的不足,提供一种振动式莲藕收获机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振动式莲藕收获机具,包括液压缸Ⅰ、升降台、漏筛、机架、旋转毛刷、变速箱、液压马达、带轮机构和曲柄双摇杆机构。
所述机架固定在升降台的前端。所述升降台的后侧连有液压缸Ⅰ。所述液压缸Ⅰ推动升降台上下移动。所述变速箱和液压马达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液压马达驱动变速箱工作。所述旋转毛刷安装在机架的前端转轴上。
所述机架的一侧安装有带轮机构。所述带轮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Ⅰ和传送带。所述主动轮与变速箱的输出端连接,通过传送带将动力传递至从动轮Ⅰ。所述从动轮Ⅰ安装在旋转毛刷的转轴上。
所述漏筛位于在机架的下方,它与机架通过曲柄双摇杆机构连接。所述漏筛为平面网状结构,它的前端带有锯齿。所述曲柄双摇杆机构包括曲柄、连杆、摇杆Ⅰ和摇杆Ⅱ。所述曲柄与变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曲柄铰接,另一端铰接在漏筛的E点。所述摇杆Ⅰ的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铰接在漏筛的E点。所述摇杆Ⅱ与摇杆Ⅰ平行布置,它的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与漏筛铰接。
进一步,所述带轮机构还包括另一从动轮Ⅱ。所述从动轮Ⅱ固定于液压缸Ⅱ的输出端。所述液压缸Ⅱ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液压缸Ⅱ调节从动轮Ⅱ上下移动。
进一步,该装置安装于农用拖拉机的前端。
进一步,所述漏筛的振幅范围为20~40mm。
值得说明的是,振动式莲藕收获机具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升降高度控制模块、作业速度控制模块、单片机控制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旋转毛刷扫刷莲藕表层的压力。所述转速传感器检测液压马达的输出转速和动力装置发动机的转速。
作业时,将检测到的发动机转速信号、液压马达转速信号和旋转毛刷压力信号传递至单片机控制器。若单片机控制器检测到它们的数值超限,则采用模糊控制算法通过升降高度控制模块和作业速度控制模块分别调整旋转毛刷高度和液压马达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通过种植户自有的小型拖拉机等装置提供动力,将本实用新型的机具安装于动力装置前端,利用旋转毛刷清除莲藕表层泥土,再配合漏筛松动莲藕深层泥土,进而使脱尽淤泥的莲藕自动浮出水面。该机具依靠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旋转毛刷扫刷莲藕表层的压力变化,以实现毛刷高度自适应调节;同时,依靠转速传感器实时检测漏筛、液压马达与动力装置发动机的转速,并实现转速的自适应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式莲藕收获机具,能够充分利用种植户已有的拖拉机作为动力源,以高效、节能的方式实现人工藕田莲藕的智能采挖。该机具无需专用动力,作业效率高;挖藕人员不用下水淌泥,可有效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可有效减少莲藕损伤,并提高挖净率。广泛适用于人工藕田的莲藕采挖,可实现节本增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曲柄双摇杆结构的机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拖拉机上的示意图。
图5为智能控制系统的总体流程图。
图6为智能控制系统的具体控制流程图。
图中:液压缸Ⅰ1、升降台2、漏筛3、机架4、旋转毛刷5、变速箱6、液压马达7、带轮机构8、主动轮801、从动轮Ⅰ802、传送带803、从动轮Ⅱ804、曲柄双摇杆机构9、曲柄901、连杆902、摇杆Ⅰ903、摇杆Ⅱ904、液压缸Ⅱ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32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