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体或半流体物料的导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72079.1 | 申请日: | 2016-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6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 发明(设计)人: | 齐银兰;王小虎;芦兰君;徐海谊;唐锐军;梁璐;孙晓华;靳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8/54 | 分类号: | B65D88/5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11011 | 代理人: | 郑颖娟 |
| 地址: | 7309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体 流体 物料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用于固体或半流体物料的导流装置,尤其是一种有限空间容器底部的沉积物、废渣或者固体、半流体物料的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有限空间容器底部存有的大量沉积物、废渣、酸泥等固体、半流体物料的作业清理,目前国内使用的方法有热水冲洗法、化学制剂法、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法、整体加热法和人工下罐作业等方法,但不论用何种清理方法,容器底部还会有部分沉积物、废渣、酸泥等固体、半流体物料是无法用机械设备清理出去的,仍需人工下罐将剩余沉积物、废渣、酸泥或者固体、半流体物料收集后运出罐外。该种方式是人工进入容器内部,将杂质收集后通过容器侧壁的人孔手动运出至容器外的收集槽。该种方式工作效率低,员工劳动强度大,且耗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固体或半流体物料的导流装置,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有限空间容器底部存有的大量沉积物、废渣、酸泥等固体、半流体物料无法彻底清理的问题,还解决了工作效率低,员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固体或半流体物料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槽、加强圈、支撑套管和支撑杆,所述导流槽为弧形槽,与需清理物料的容器外壁的人孔搭接,导流槽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定夹角,所述加强圈为固定连接在导流槽外部的加强筋,所述支撑套管固定连接在加强圈底部,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套管配合用于固定导流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导流槽与容器人孔配合,并以一定角度倾斜,便于容器底部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器底部物料需人工清理、搬运带来的工作效率低,员工劳动强度大,耗时较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加强圈用于加固导流槽的槽体,在清理比重较大的固体物料时保证了导流装置的正常运行。支撑套管与支撑杆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导流装置本身体积较大,不便于搬运和维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导流装置使得有限空间容器底部的沉积物、废渣或者固体、半流体物料能够快速清理搬运,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导流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导流装置的左视图。
图中代号说明:1导流槽;2加强圈;3支撑套管;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槽1、加强圈2、支撑套管3和支撑杆4;所述导流槽为一弧形槽,与需清理物料的容器外壁的人孔搭接,其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15~30°。所述加强圈为固定连接在导流槽外部的加强筋,宽度为30-100mm,长度为导流槽宽度的1/3-1。所述支撑套管为一对,对称分布并连接在加强圈底部。所述支撑杆通过承插方式与支撑套管配合用于固定导流槽。本实施例中α为30°,加强圈宽度为50mm。
所述导流槽的长度为容器直径的2/3-3/4,宽度为500-1000mm,厚度为 0.5-5mm,弧度与容器上的人孔相适配即可,导流槽内壁光滑,利于物料的流动导出。本实施例中,导流槽的长度为容器直径的2/3,宽度为500mm,厚度为2mm。
所述加强圈设置多个,第一个加强圈设置在导流槽远离容器人孔一端距离边缘30-50mm处,固定方式为焊接、锻接或铆接。第二个以后的加强圈与前一个以1-1.5m的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个加强圈设置在导流槽远离容器人孔一端距离边缘30mm处,第二个以后的加强圈与前一个以 1m的间距设置。
所述支撑套管为φ30-38mm的中空管,通过焊接、锻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加强圈底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套管为φ30mm的中空管。
所述支撑杆外径小于支撑套管的内径,使用时通过承插方式与支撑套管配合用于固定导流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20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存放生物质燃料的储料仓
- 下一篇:皮带输送机漏子堵料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