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匣辅助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0063.7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8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安晨霞;杨定香;石宝钱;文涛;袁国兴;李松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22 | 分类号: | B65G69/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王安琪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卡匣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降低面板采购成本,提高国内企业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力,高世代生产线大量投入,使得单片面板的尺寸和重量都有大幅度提高。目前的主流产品是第6代到第8代产品,其中第6代液晶玻璃基板的尺寸为1500nm*1800nm,而第8代液晶玻璃面板的尺寸达到2200nm*2600nm。如今,已经有些公司开始生产第10代产品,其玻璃基板尺寸达到2850nm*3050nm。对大尺寸玻璃基板装载用卡匣而言,装满玻璃后的卡匣重量已达到1吨以上,对卡匣自动化搬运机器人以及液晶面板卡匣转换搬运设备上的卡匣承载台荷重提出了新的课题。
卡匣的搬运时由走行搬运机器人利用其搬运臂的伸缩来完成的。液晶面板卡匣转换搬运设备卡匣搭载台上的浮动台就是用于承载搬运机器人搬运臂输送来的卡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卡匣转换搬运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该设备稳定与否成为整条生产线的关键。卡匣搬运机器人搬运臂大多使用悬臂式结构输送,而搬运行程从1800nm~3050nm,如此大的搬运距离,导致卡匣由搬运机器人搬运臂输送到卡匣搭载台位置时,搬运臂并不是完全水平,会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这就使得卡匣底面也跟着倾斜,卡匣装载时,卡匣的前端最先和卡匣承载台前端浮动台接触,导致前端浮动台受到很大的冲击,由此可见这种传统的浮动台承载结构有很大的弊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卡匣辅助支撑装置,可以减少卡匣放置时对前端浮动台的瞬时冲击,提高了浮动台的寿命,减少了设备维护,提高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卡匣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卡匣辅助支撑台1、直线导轨滑块2、浮动接头3、浮动接头固定板4、直线导轨5、气缸活塞杆6、辅助支撑安装底板7、气缸8和气缸安装支架9;卡匣辅助支撑台1与浮动接头固定板4顶面连接,浮动接头3与浮动接头固定板4浮动连接,浮动接头3内孔处的螺纹与气缸8的气缸活塞杆6的端头螺纹相连接,气缸8的缸体由两个气缸安装支架9固定,气缸安装支架9固定在辅助支撑安装底板7上,辅助支撑安装底板7两侧位置各安装有直线导轨5,直线导轨5上的直线导轨滑块2沿直线导轨5直线运动,直线导轨滑块2顶部与辅助支撑台1的底面连接。
优选的,浮动接头固定板4的端面有半圆槽,浮动接头3外圆凹槽直接向下卡入半圆槽内。
优选的,卡匣辅助支撑台1通过气缸8驱动沿Y轴方向前后移动。
优选的,直线导轨5的承载能力满足卡匣载荷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浮动台前部配备了一种高刚性的卡匣辅助支撑装置,大大减少了卡匣放置时对前端浮动台的瞬时冲击,提高了浮动台的寿命,减少了设备维护,提高了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卡匣放置动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卡匣放置时前端下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搬运机器人搬运卡匣放置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辅助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辅助支撑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辅助支撑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辅助支撑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浮动接头安装示意图。
其中,1、卡匣辅助支撑台;2、直线导轨滑块;3、浮动接头;4、浮动接头固定板;5、直线导轨;6、气缸活塞杆;7、辅助支撑安装底板;8、气缸;9、气缸安装支架;10、搬运机器人;11、搬运臂;12、浮动台;13、卡匣搭载台;14、卡匣;A、辅助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搬运机器人10装有搬运臂11,可通过伺服驱动进行前后伸缩和上下移动。卡匣搭载台13上装有若干浮动台12,用于承载卡匣14。当卡匣搭载台13需要放置卡匣14时,搬运机器人的搬运臂就会装载着卡匣14,通过伺服控制向卡匣搭载台移动,然后通过程序控制将卡匣放置在浮动台12上,完成卡匣装载动作,这种方式就是传统的卡匣搭载方式。因为传统卡匣转换搬运设备中,承载卡匣载荷的只有浮动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00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