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掷球裁判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6544.0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4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71/06 | 分类号: | A63B71/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6 | 代理人: | 周珏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裁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裁判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地掷球裁判尺。
背景技术
地掷球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新兴体育项目,其起源于5000年前的古埃及,是一种简单的击球游戏,由于这种游戏的方法简便易行并极为有趣,所以便广为流行。地掷球是娱乐性与竞技性、脑力活动与体力锻炼相结合的高雅文明的体育运动,既适合于青少年,又适合于中老年人,现已成为广大群众热爱的高雅竞技运动和时尚的休闲健身活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地掷球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运动,裁判用具显得极为重要。裁判用具是裁判员用来判断双方投掷的大球距小球远近和得分多少的标记,决定着竞技的公平公正。好的裁判尺是裁判公平裁决的必要保证,因此对裁判尺的要求比较严格。
现有的常见的裁判尺包括一根长度为70厘米的长管,长管上垂直于长管并列设置有第一短管和第二短管,第一短管位于长管的一个端部且第一短管的长度为13厘米,第二短管与第一短管之间的距离为40厘米。这种裁判尺虽然能够达到精确测量,但是其使用时,裁判员只能下蹲去测量,并手拿画线工具如粉笔等作记号,然而经不完全统计,一个裁判员在30分钟内需下蹲90~100余次测量并作记号,不仅给裁判员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且导致裁判员的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地掷球裁判尺,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大大减轻裁判员的工作量,并能够有效提高裁判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掷球裁判尺,其特征在于包括尺头及两个布置在所述的尺头的对称两侧且相互铰接的支腿,所述的尺头的顶部竖直设置有可弯折成与水平面平行的手柄,所述的手柄的长度为13厘米,两个所述的支腿之间设置有弧形定位件,所述的弧形定位件的一端与第一个所述的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的弧形定位件上开设有弧形槽,第二个所述的支腿上开设有与所述的弧形槽对应的通孔,穿过所述的通孔和所述的弧形槽设置有可在所述的弧形槽内滑动的定位销,第二个所述的支腿的下部连接有画线装置,所述的定位销位于所述的弧形槽靠近第一个所述的支腿的一端时第一个所述的支腿的末端的定位点与所述的画线装置所作标记之间的距离为40厘米,所述的定位销位于所述的弧形槽远离第一个所述的支腿的另一端时第一个所述的支腿的末端的定位点与所述的画线装置所作标记之间的距离为70厘米。
所述的弧形槽包括滑槽及位于所述的滑槽的两端的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与所述的滑槽的交接处向内微缩形成瓶颈,所述的定位销通过所述的瓶颈卡入所述的定位槽内或脱离所述的定位槽。在此,将弧形槽设计成一个滑槽和两个定位槽,并使定位槽与滑槽的交接处形成一个瓶颈,这样定位销卡入定位槽后能够很好的实现定位,从而实现精确测量。
第一个所述的支腿的末端设计为尖角。在此,将第一个支腿的末端设计成尖角,可方便的将第一支腿定位在球场上。
所述的画线装置包括画线文具和可调的用于适应于不同的所述的画线文具的夹具,所述的夹具与第二个所述的支腿的下部连接。在此,利用一个夹具夹持画线文具,利用画线文具来作标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尺头的顶部竖直设置一个手柄,且该手柄能够弯折与水平面平行,并使该手柄的长度为13厘米,该手柄弯折后将该地掷球裁判尺倒置就能够准确测量13厘米的距离;通过在尺头的两侧布置相互铰接的支腿,并在两个支腿之间设置一个弧形定位件,利用弧形定位件上的弧形槽与定位销的配合就能够准确测量40厘米和70厘米的距离;该地掷球裁判尺能够根据需要设计成一定的高度,这样裁判员无需下蹲只需站立着就能实现测量,不仅提高了裁判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裁判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掷球裁判尺的正面结构(手柄未弯折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掷球裁判尺的侧面结构(手柄弯折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6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液自动过滤机
- 下一篇:微/纳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