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温隔热的格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5964.7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3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茅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2 | 分类号: | F28D1/02;F28F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08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隔热 格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冷蓄热产品用热管技术固体传递热量时保温隔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隔热的格栅。
背景技术
蓄冷蓄冷技术目前已经广泛采用,其具有良好的削峰填谷的作用,保证广大家用电器消费使用者均衡用电,不在用电高峰期抢电。在降低电力设备投资的同时,又在峰谷电价的国家政策下,消费使用者经济用电。
蓄冷蓄热技术在将所蓄备的热量或冷量传递上,目前同时也有多种技术,如通过乙二醇循环,将热量进行传递的方式。也有用热管技术,通过固体传热(冷)的方式,进行热量的传递。
蓄冷蓄热技术并采用热管固体传热,由于热(冷)量传递不可以被切断,即只要存在温差,热管无时不刻在从蓄冷蓄热槽内吸收热(冷)量,并不断与外界进行热量的交换。这样会对蓄冷蓄热的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蓄冷蓄热技术并采用热管固体传热,热管从蓄热蓄冷端吸收热(冷)量后向送热(冷)端(与吸収端存在温差)传递热(冷)量,因此只有做好蓄冷蓄热时或者不需要送热(冷)时热管送热(冷)端保温效果,尽可能防止送热(冷)端与外界存在冷热交换,因此做好保温隔热非常重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热管固体传热的保温隔热格栅结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温隔热的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框架以及转接在格栅框架的若干格栅,各个格栅的两端中部连接有插入格栅框架内的转轴;
每个格栅包括中空的格栅外壳,填充在格栅外壳内的隔热材料,以及 封闭所述格栅外壳两端的格栅端盖;
所述的格栅结构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工作状态,在格栅结构处于关闭状态时,相邻两格栅的边沿具有一贴合处,其中一块格栅上设有柔性密封条,另一块格栅具有与所述柔性密封条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格栅结构,其能够在送风需要时,翻动格栅实现送风的同时,又能在不需要送风时,关闭内部填充隔热材料的格栅,形成良好的保温功能;进一步的,通过相邻两个格栅之间的柔性密封条和凹槽配合,使得各格栅之间贴合紧密并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具有更好的保温作用。
作为优选的,所述格栅外壳上设置有嵌装所述柔性密封条的装配槽,以便更好的固定住柔性密封条,避免其脱落。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柔性密封条为T型密封条。
作为优选的,所述格栅具有错位的第一平板部和第二平板部,以及连接在第一平板部和第二平板部边沿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具有一定的厚度,利于内部隔热材料的填充,取得较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其中,第一平板部、第二平板部和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格栅为Z型板,连接部的棱角通过圆弧过渡,可减少送风阻力。
作为优选的,各个格栅的转轴上安装有齿轮,其中一个转轴的齿轮与电机联动,相邻两个格栅的齿轮经同步带传动。格栅与步进电机等运动部件相连接后,通过控制运动部件实现格栅的开启与闭合。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装置,具备较好的保温隔热,避免送热(冷)端与外界存在冷热交换,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格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格栅结构的关闭状态图;其中,A图为关闭时的剖面图,B图 为关闭时的正视图;
图5为格栅结构的开启状态图;其中,A图为开启时的剖面图,B图为开启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保温隔热的格栅结构,包括格栅框架2以及转接在格栅框架2的若干格栅1,各个格栅1的两端中部连接有插入格栅框架内的转轴7。
每个格栅1包括中空的格栅外壳3,填充在格栅外壳3内的隔热材料4,以及封闭格栅外壳3两端的格栅端盖。本实施例中,格栅具有错位的第一平板部9和第二平板部8,以及连接在第一平板部9和第二平板部8边沿的连接部10;具体可采用的格栅为Z型板,连接部10的棱角通过圆弧过渡,减少送风阻力。
格栅1结构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工作状态,在格栅结构处于关闭状态时,相邻两格栅1的边沿具有一贴合处,其中一块格栅上设有柔性密封条5,另一块格栅具有与柔性密封条配合的凹槽6;对应的,格栅外壳3上设置有嵌装柔性密封条5的装配槽,便于柔性密封条5的安装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汇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5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装配电池钢壳
- 下一篇: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端盖铝管装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