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4243.4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8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崔庆龙;杨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科信达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船舶 生活 污水处理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不断发展,海洋船运和海洋开发也随之极度发展,由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海洋船舶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使得海洋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对于环保意识的增强,人类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为了保护有限的海洋资源,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或防止船舶或海上平台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海洋船舶生活污水是指由船员、旅客以及船舶所载的动物日常生活所形成的污水,一般将海洋船舶上的卫生间、医务室、动物处所的废水称为“黑水”,来自洗衣房以及洗澡间等处的污水称为“灰水”。海洋船舶将未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到海洋中会造成鱼类死亡,传染病传播,水体富营养化,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健康。
目前,国内外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主要为生化法、物化法、电化学法等。生化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消化,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对生活污水处理目的;物化法主要是利用加药絮凝过滤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通过加入氧化剂对污水消毒氧化到达处理的目的;电化学法主要是利用电化学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电解氧化,并产生强氧化剂消毒杀菌进一步氧化有机物。
生化法存在处理装置体积庞大,海水的盐度变化对微生物造成巨大影响,而且处理时间过短,造成处理不达标,耐冲击力弱,而且还无法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的灰水,不符合最新的IMO导则标准;物化法存在加药量大,成本高,而且污泥量大,处理效果不佳等制约因素;电化学法由于电极材料的限制,而且一些处理装置电解时间过短,无法完成对有机物充分电解与氧化,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与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总而言之,上述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而且对产生的污泥或残渣没有进行有效的氧化杀菌除臭,直接储存在海洋船舶上进行统一处理,储存过程中污泥或残渣产生的恶臭对海洋船舶生存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包括污水缓冲罐、粉碎泵、一级过滤设备、第一水泵、污水处理罐、二级过滤设备、第二水泵、污水排放罐、余氯消除系统、电化学组件和加药系统,所述污水缓冲罐的进水口与船舶黑水管道连接,污水缓冲罐的出水口与粉碎泵连接,粉碎泵依次与一级过滤设备、污水处理罐、第一水泵、二级过滤设备、第二水泵、污水排放罐、余氯消除系统连接,电化学组件分别与污水缓冲罐、粉碎泵连接,所述污水处理罐的进水口与船舶灰水管道连接,加药系统与污水排放罐的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缓冲罐与污水处理罐上均设有气泵连接口,污水缓冲罐、污水处理罐和污水排放罐内均设有液位开关,污水缓冲罐内的液位开关与粉碎泵电联接,污水处理罐内的液位开关与第一水泵电联接,污水排放罐内的液位开关与第二水泵电联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过滤设备的出水口连接有流量开关,加药系统的出药口设有第三水泵,流量开关与第三水泵电联接。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缓冲罐与粉碎泵之间设有第一换向阀,污水处理罐出口与第一水泵之间设有第二换向阀,污水缓冲罐内的液位开关与第一换向阀电联接,污水处理罐内的液位开关与第二换向阀电联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系统包括加药罐、液位报警器、搅拌器和加药计量泵。
进一步的,所述余氯消除系统包括第二水泵和至少两个过滤罐,第二水泵与过滤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缓冲罐和污水排放罐的出口设有污泥缓冲罐,污水缓冲罐、污水处理罐、污水排放罐分别与污泥缓冲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装置还包括电源控制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分别与粉碎泵、液位开关、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流量开关、搅拌器电联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科信达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科信达石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4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