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闭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2405.0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3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刚;刘若溪;徐兴全;桂媛;王兴越;姜华武;付颖涛;李瑞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H02B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闭器壳体。
背景技术
凝露是高温、高湿的空气遇到低温的物体,冷却至饱和状态,致使空气中的水汽液化的一种自然现象。
凝露的产生可导致如下问题:
(1)设备的绝缘强度大幅度下降,乃至击穿;
(2)绝缘件表面爬电闪络,造成短路,严重者发生火灾;
(3)降低二次设备绝缘性能,会使二次回路接地、短路,造成电气开关误动、拒动;
(4)设备机构锈蚀卡涩,操作不到位;
(5)设备生锈腐蚀,增加设备检修次数,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因此,电力柜,特别是开闭器壳体应特别预防产生凝露。
目前,常用的预防凝露产生的措施有如下三种:
(1)加热法。加热法是在设备内部安装自动温湿控制加热器,通过加热降低设备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设备内表面的温度,以减少凝露的形成;
(2)除湿法。除湿法是利用除湿器,采用制冷的方法过滤设备内部的空气,将空气中的水汽液化并排出设备,即降低设备内的相对湿度,以减少凝露的形成;
(3)强制通风法等。强制通风法是通过增设排风扇,加强设备内部与外部的空气循环,降低温差,以减少凝露的形成。
现有预防凝露产生的措施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加热法:加热器功率选小了,不能起到降低相对湿度的作用;功率选大了,虽然可以降低凝露的发生,但在长期加热的条件下,二次导线的绝缘线皮容易老化,并且影响继电器的正常运行;
(2)除湿法:传感器启动值难设定,除湿慢;若长期运行,能耗高,并且要考虑设备排水;
(3)强制通风法:增加维护成本,并没有从根本上降低相对湿度。
由此可见,预防开闭器壳体产生凝露的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器壳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开闭器壳体易产生凝露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闭器壳体,包括:顶盖;壳身,顶盖设置在壳身的顶端;底座,底座设置在壳身的底端,且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百叶窗式出风口。
进一步地,开闭器壳体还包括封板,封板设置在底座的顶端与壳身的底端之间以使壳身的内腔与底座的内腔彼此隔离。
进一步地,壳身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通风口处设置有百叶窗式的格栅。
进一步地,顶盖包括:外顶盖;内顶盖,外顶盖罩设在内顶盖的上方,且内顶盖与外顶盖之间形成有空气夹层。
进一步地,顶盖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与空气夹层连通,且排水孔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壳身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错开。
进一步地,顶盖还包括挡水框,内顶盖的下边沿与挡水框的内圈侧连接,外顶盖的下边沿与挡水框的外圈侧连接,挡水框支撑在壳身的顶端。
进一步地,挡水框的内圈侧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挡水框的外圈侧。
进一步地,挡水框的内圈侧具有向上翻折的挡水凸沿,内顶盖的下边沿与挡水框的上表面连接,且内顶盖的下边沿位于挡水凸沿和外顶盖的下边沿之间。
进一步地,内顶盖的下边沿处设置有过水孔。
进一步地,挡水框的外圈侧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与空气夹层连通,且排水孔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壳身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错开。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开闭器壳体的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百叶窗式出风口,以保证底座的内腔与外部环境换气通畅,有效减少或避免凝露的产生,从而有效降低开闭器壳体内的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开闭器壳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开闭器壳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开闭器壳体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开闭器壳体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5中的顶盖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顶盖;11、外顶盖;12、内顶盖;121、过水孔;13、空气夹层;14、排水孔;15、挡水框;151、挡水凸沿;20、壳身;21、格栅;30、底座;31、百叶窗式出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2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