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自排气机构的燃油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1715.0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5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洪;卢增彩;赵旻;徐辉;石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弗列加滤清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13 | 代理人: | 张劲风 |
地址: | 2012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机构 燃油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滤清器,特别涉及一种集成自排气机构的燃油滤清器,通过在滤清器内部增加一道排气管路连通回油箱把空气排出燃油系统,消除人工排气的辛苦和繁琐,实现产品的自动排气。
背景技术
当燃油系统中进入空气后,空气会在燃油滤清器中积聚,从而对柴油机的使用产生影响,少量空气的话会造成供油不稳定,发动机功率下降,转速波动等,空气量很大的情况下,柴油机将启动不起来或者停机不工作, 所以通常在燃油滤清器上会设置排气机构,传统的排气结构参照图1,空气在燃油滤清器1中积聚,当需要排除燃油系统中的空气时,拧松排气螺栓3,外部空气就会和底座连通形成通道,空气会通过燃油滤清器1流动到底座2,在底座2的油管中通过放气螺栓3排除到空气中,当排气孔出现燃油时说明空气排除干净,拧紧放气螺栓停止排气。传统的排气结构需要人工操作,而且燃油滤清器通常布置在空间狭小的地方,排气的动作既辛苦又繁琐,而且空气排除干净后无法第一时间拧紧排气螺栓会导致燃油溢出,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自排气结构的燃油滤清器,主要解决燃油滤清器需要人工排气的技术问题。该燃油滤清器能够通过排气管道和回油箱连通进行自动排气,排除燃油系统中的空气,使柴油机使用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自排气结构的燃油滤清器,包括闭口端盖和中心管,其特征是在闭口端盖上增加一个小孔,所述小孔与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管设两条油路,一条为可排气的回油管道Ⅰ,另一条为供油管道,两条油路通过密封隔绝,空气通过回油管道Ⅰ进入回油管道Ⅱ,回油管道Ⅱ位于铝压铸件外壳连接座中,回油管道Ⅱ与燃油回油箱总接口连接。所述密封为X型密封圈和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滤清器闭口端盖上增加一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中心管的回油管道Ⅰ,再进入回油管道Ⅱ,通过回油管道Ⅱ进入燃油回油箱总接口,把空气排除出燃油系统。避免了人工手动排气的繁琐及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燃油滤清器的排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排气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回油管道Ⅱ与回油箱总接口示意图。
图中:1-燃油滤清器,2-底座,3-排气螺栓,4-闭口端盖,5-中心管,6-燃油滤芯,7-开口端盖,8-滤纸胶, 9-X型密封圈,10-O型密封圈,11-回油管道Ⅱ,12-燃油回油箱总接口 ,13-外壳连接座,14-回油管道Ⅰ,15-小孔,16-供油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3、图4,一种带自排气结构的燃油滤清器,包括闭口端盖4和中心管5,在传统滤清器的基础上改变滤清器闭口端盖4的结构设计,在闭口端盖4上增加一个小孔15,空气在燃油滤清器上方积聚,箭头所示即为空气排气方向,空气通过闭口端盖4的小孔15流入中心管5,该中心管不同于传统设计,设计成两条油路,一条为回油管道Ⅰ14,另一条为供油管道16,两条油路通过X型密封圈9和O型密封圈10隔绝开来使进入闭口端盖4的空气和燃油不会进入供油管道16,空气通过中心管5的回油管道Ⅰ14进入回油管道Ⅱ11,回油管道Ⅱ11位于铝压铸件外壳连接座13中,空气通过回油管道Ⅱ11进入燃油回油箱总接口12,把空气从燃油系统中排除的效果。所述中心管5通过滤纸胶8和闭口端盖4、开口端盖7固定在燃油滤芯6上,燃油滤芯6通过X型密封圈9、O型密封圈10及外壳连接座13的卡槽固定在外壳连接座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弗列加滤清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弗列加滤清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1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锥孔车用导磁T铁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便携式喇叭